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年的这个时节,对于庄稼人来说,都是疲惫又开心的,一季硕果终于丰收了。![]() “今年亩产5吨以上,较往年提高1至1.5吨,丰收已定。”近日,在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地头穿梭,一袋袋金黄色的马铃薯整齐摆放,不久后,这些马铃薯即将装车送往厦门、海南、山东等地。基地负责人、靖边县富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成文高兴得合不拢嘴。 ![]() 今年,榆林市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各级各部门多举措、多渠道开展抗旱保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全面开展抗旱保粮工作。其中,刘成文流转的32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得到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的帮助和支持。 ![]() “今年是大旱之年,我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基地果断改喷灌为滴灌,保水措施到位。根据植株的长势,科学施加平衡肥4次,水肥一体化令马铃薯长势极好。”刘成文种了10年马铃薯,今年基地产量是往年的1.5倍,单个马铃薯重量最高达到5.4斤,他感慨地说:“今年是收成最好的一年。” 来源:榆林日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