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果芒果粒多 于 2021-10-13 11:33 编辑 为扎实做好已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工作,今年以来,神木市人社局持续加大各类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让167名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通过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上岗就业1306人。 58岁的刘有琴是西沙街道沈薛家塔村人。丈夫去世后,常年在村里种地,喂养牲口,还要养活三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村里将她选聘为乡村公益性岗位道路保洁员。经过简短培训,她于今年三月正式“上岗”,过上了每月领工资的“工薪族”生活。 ![]() “今年村里给我安排了这份工作,每个月挣600块钱,家里头种的地,喂的牛和羊,收入还不错。”刘有琴告诉记者,她负责村里主干道的路面清扫工作,每月600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给了她一颗“定心丸”。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不误种地、喂养牲口,生活总算有了奔头。 西沙街道根据已脱贫户的劳动能力和意愿,开发了道路养护员、村内保洁员、河道管理员、森林防护员等特色公益性岗位,共计24人实现就业。“街道将结合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同时排查出脱贫户、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主动联系爱心企业,为其解决就业岗位。”西沙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侯瑞表示。 在神木市,和刘有琴一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的脱贫户还有很多,迎宾路街道韩家窑坬村的温翠平就是其中一员。 ![]() 温翠平丈夫常年患病,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温翠平一人种地、养牛维持,儿子和女儿又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温翠平总想在农闲时找点事情做,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村里给她安排了乡村公益性岗位河道管理员。 “我每两天清理一回河道,忙不过来时,我老公还骑上摩托三轮车帮我清理,一个月挣600元工资,一年下来挣7200元,这份工作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温翠平说。 ![]() 迎宾路街道乡村振兴专干折亚妮介绍,2021年,该街道续签特设公益性岗位36人,新签约26人。特设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有效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同时,提升了乡村综合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神木市通过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上岗就业1306人。其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0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协管员安置就业285人,开发城内零就业户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6人,开发公益专岗安置就业73人,开发光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83人。 “下一步,神木市人社局将继续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同时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做好已脱贫人口的防返贫监测和就业帮扶工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神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李鑫表示。 来源丨神木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