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蓝领技术岗位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成为“蓝领”。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还应更多考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与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我一方面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都缺乏明确规划;另一方面也在观察中发现,学生不愿选择技术岗位,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 近年来,国家着重发展互联网经济,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赚钱的门路也越来越多。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如果心思活络,具备一定的学习适应能力,不难为自己找到比成为蓝领技术工人更赚钱的去向。毕竟,对大多数并非顶尖水平的职校学生而言,技术工人的工资无法满足他们的收入期待,改行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 在个人因素上,职业院校学生构成复杂,家庭情况也不尽相同。就学生自身而言,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不同,看法也就不同。有外地考进北京的学生,分数线达不到本科要求,无奈选择了职业教育。由于这些学生自身有更好的基础,在学习上也会获得优势。这些孩子中,有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目标就是学好技术,将来用一技之长成就人生。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心思从一开始就不在专业学习上。对于他们而言,技术岗位往往不是最佳选择。 结合以上种种因素,目前职业院校学生选择技术蓝领岗位的占比低,是有一定原因的。想要振兴技术工人行业,提高“蓝领”的社会认可度势在必行。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不仅要让学生对自己能学到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事有清楚的认知,也要让家长和社会看到:技术工人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