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马镇镇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垃圾治理、村容村貌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的氛围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马镇镇盘塘村,道路平坦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路灯整齐划一,村口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散步,锻炼身体…… ![]() 说起环境整治,正在锻炼身体的盘塘村村民张兰兰滔滔不绝地说:“如今,村里广场修得宽宽整整,房子也修得整整齐齐,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广场上健身器材很多,吃完饭,出来广场锻炼一阵儿,住在村里心情也特别好。” 据了解,2021年,盘塘村通过党员干部走在先、干在前、做表率,号召群众自觉整治房前屋后,围绕“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生活更美好”工作目标,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如今,群众环保意识提高了,村子也干净了,盘塘村一跃成了省级卫生村,美丽宜居示范村。 ![]() “现在条件也好了,我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来家里做客的人也多了,最关键的是自己家也住着舒服。除此之外,镇政府还统一给我们家家户户都发了垃圾桶,垃圾桶满了,再倒入村口的垃圾箱,会有人专门过来给我们收垃圾。”盘塘村村民刘彩秀说。 盘塘村出纳王机兰说:“盘塘村处沿黄公路段,一直注重村内的环境卫生,专门雇用两个村民每天打扫村内卫生,镇上为我们每户配备了垃圾桶,村上配的垃圾箱,我们经常引导村民把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箱内,逐渐改变了村民过去乱倒垃圾的习惯,形成村民人人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 乐享美丽家园 马镇镇马镇村同样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午后时分,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道,村民们沿着街道散步聊天。 ![]() 一直在镇上开理发店的马镇村村民焦六蛇说:“我一直在老家住,开了个理发店,为了让顾客能有个良好的理发环境,我经常把店铺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几年,镇上的环境卫生由环卫所负责,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农村的居住环境也是比较舒服的,不比城里差。” 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治理,更需要长效管护。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形成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氛围,通过开展“星级卫生户”评比,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焦金山就是其中的一户星级卫生户。 ![]() 记者走进马镇村村民焦金山家中,满眼的翠绿让人眼前一亮,心情愉悦。边浇花边向记者介绍的焦金山自豪地说:“现在社会好,农民的日子挺富裕,干完农活回家,没事打扫打扫房前屋后,家里家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住着也舒服,看着也养眼。待在农村也有雅兴,像我们老伴还爱在家里边儿养花,没事侍弄侍弄花草,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2021年以来,马镇镇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凝聚民心民力、提升对外形象的“当头炮”,以开展“八清、四化、一创建”为重点,采取日监督、周督查、年考核的方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专门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对组织不力、脏乱差问题突出的村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 “ 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马镇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每月初一、十五集中整治日活动,做到整治前有计划影像,整治后有成效比对,建台账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打分,现场奖励生活小物品,从而营造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扮靓美丽宜居乡村。”马镇镇人大主席杨亮华说。 19个行政村实现村组收集 镇政府转运 统一填埋处理 除了村容村貌的整治,马镇镇还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了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大力完善农村拉圾处置基础设施,在马镇镇建设了农村垃圾中转站2座,配备各类保洁车辆10台,投放135个垃圾箱,300个标准垃圾桶,实现了垃圾处理规范化。 ![]() 在马镇村垃圾转运站,负责垃圾清运的焦五清称,目前通过“村组收集,镇政府转运,统一填埋处理”的收运模式,基本满足了马镇镇日产生活垃圾1万吨的清运能力,收运之后,他们会将垃圾统一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达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 如今,该镇19个行政村基本形成“村组收集,镇政府转运,统一填埋处理”管理模式,目前,共集中行动12次,2600多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现场奖励物品2600多人次,清运各类垃圾6万多吨,整治风貌节点8处。为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治理,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许,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该镇还评选出干净人家66户,卫生先进户60户。 ![]() 马镇镇人大主席杨亮华介绍,下一步,马镇镇将继续按照“卫生节点就是任务,整治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风貌节点、道路沿线、村庄周边和群众房前屋后、庭院乱堆乱放及生活污水收集,一手抓群众“讲卫生 爱家园”宣传教育工作,各村形成“村村爱环境,人人讲卫生”的新风尚。 来源:神木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