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共治共管,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省住建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 服务群众面对面”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就是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互通,精准把握突出问题,及时治理各类乱象,助力社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通知》明确,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注重前置服务、源头管理、执法保障、常态长效,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环境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美好幸福社区”。 建立健全联系包抓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县(市、区)为主体,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领导包(区)片、科室(所、队)包社区、执法人员包小区的包抓责任制度,在社区设立“社区城管工作室”,定期对社区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建立工作台账,逐项对标销号,指派1-2名城管执法人员进入小区,精准服务。 积极构建“社区+城管”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协调,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进驻城管队员、物业公司代表、居民代表四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调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及时化解、处置城市管理方面的案件和纠纷。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群众问题受理反馈处置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拓宽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 严格规范城管执法工作制度。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要积极构建城管社区执法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全面落实“721”工作法,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重点协调解决社区在供暖、供气、违法建设、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深入排查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坚决治理私搭乱建,擅自圈地毁绿种菜,油烟、噪音扰民,擅自进行建筑外立面改造,乱贴乱画、小广告等社区“牛皮癣”。对排查发现和群众举报的具体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逐一调查核实,逐一对账销号,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第一时间到位,影响第一时间消除。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共治共管,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大力推动城管宣传进社区,定期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安全用电用气知识等。开展“城管开放日”“城管体验日”等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志愿者、公益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城管日常工作一线,向社会公众展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流程和成效,增进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三秦都市报记者 王嘉) 编辑:融媒体 【来源:三秦都市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