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运动员能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奥运冠军,一名人文社科人的荣誉顶点是诺贝尔奖,一座中国城市而言,最高荣誉就是“全国文明城市”。 对榆林来说,“全国文明城市”一直是一块心病。中国地级市(除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榆林排28位,前27位全都是全国文明城市,但榆林不是;榆林周边城市中,延安、西宁、鄂尔多斯市都挂着“全国文明城市”牌子,但榆林没有——这与榆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禀赋、经济体量、今天榆林城市发展诉求,都极不相符。 时至今日,又到了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节点,榆林也开始全力冲击这个中国城市的最高荣誉。 1,榆林不可忽视的短板 或许榆林从没像今天这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差距如此鲜明。一方面,过去一两年经济上取得令人咋舌的阶跃,另一方面,榆林在精神文明,尤其是“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指标评比中,被榆林同一档城市或周边城市拉开了距离。 我们先回溯最近一年榆林的经济指标: 2021年,榆林GDP以罕见的32.9%名义增速达5435亿元,使得这座能源重镇首次跻身全国“5000亿GDP俱乐部”,榆林也首次进入全国城市TOP 50。其经济体量也超过了襄阳和宜昌,并以仅12亿的微小差距,排在洛阳身后,在整个中西部地市中位列第二。 与前一年比,榆林GDP增长了1346.52亿——仅仅这个增值就相当于去年商洛、铜川和杨凌的经济总量。 我们再看去年三大产业的情况: 2021年榆林遭受了“近10年来最严重旱灾”,去年榆林第一产业产值实现290.25亿元,在陕西排第4。 二产煤炭与能化领域逢中央环保督察、“双碳”“双控”“两高”政策约束等多重内外部政策叠加影响,但能源市场价格飞飚的加持,为榆林乃至整个陕西经济盘子的支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三产方面,去年整个服务业上空都盘桓着疫情的阴霾,但榆林三产实现1440,29亿,体量和增速均在全省排名第二。 ![]() 2021年是榆林能源经济勃发最具代表性的一年,上述经济数据很明显说明了榆林物质文明取得的高度。但在经济数据之外,榆林有太多短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软实力,尤其是精神文明层面。 中国首家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综合性机构——华顿经济研究院对外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排名前100城市中,城市软经济指标与硬经济指标差距最大的城市是榆林:榆林软经济指标落后硬经济63位。 榆林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但我们以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榆林4座城市比较会发现,榆林经济总量位居呼包鄂榆城市群首位,西部前列,GDP、财政等硬经济指标确实一路领先;但榆林软实力在这几个城市整体落后——科教、文化、卫生为主体的软经济发展历史欠账太多。 华顿经济研究院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软经济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能级的核心要素。 我们先看看最新统计的四座城市的人口: ▶ 鄂尔多斯常住人口:215.4万 ▶ 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13.68万人 ▶ 包头常住人口:289.7万人 ▶ 榆林市常住人口:342.42万人 呼包鄂榆四座城市“硬经济”指标 ▼ ![]() 呼包鄂榆四座城市“软经济”指标 ▼ ![]() 在这张软经济的榜单中,环境、科教、文化、卫生和总分5项,除了卫生这一项,鄂尔多斯得分最低之外,其他几项以及总分,榆林均在垫底。这种差距体现出发展的不均衡,以往榆林在城市科教文卫领域巨大的短板和历史欠账。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 一方面是榆林崛起的时间太短,我们回溯榆林城市崛起的路径会发现,能源经济真正惠及榆林也就是本世纪以来的20年。“上郡”统计发现,过去这20年,全国经济平均增长了28倍,陕西与西安增长了16倍,而这20年间,榆林已经从105亿元飙升至5435亿元——增长了52倍。 短时间内,榆林经济数据急速飙升,但城市建设,尤其是文明建设等软性指标没有与此匹配。当然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榆林对文明、文化领域建设长期的忽视。 2,为什么榆林一定要这块牌子? 一座城市的文明发达程度,很难像经济数据那样量化。城市文明分级考察评比就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考量因素,于是“全国文明城市”这张牌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地方人民综合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管理水平、社会风气的综合考量,是反映一座中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代表,并就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地位作用、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原则方法、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可以侧面看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的之重要。 ![]() 2003年起,中国国家层面的城市整体文明水平评比提上日程,北京西城区、深圳市、张家港市以及我们的邻居包头市等12个城市被评为最早一批全国文明城市。 三年一届,到今天一共评了六届,中国一共有30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114个地级城市,134个县级城市入选,地级城市入选的比例为38.73%,但我们榆林不在其列。 按最新统计数据看,全国地级市(除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榆林排28位,前27位全都是全国文明城市;榆林周边城市中,延安、西宁、鄂尔多斯市都是全国文明城市。 陕西省9个地级城市中,宝鸡、咸阳、铜川、延安先后入选,占全省地级城市的44.4%,但没有榆林;在陕西入选的四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榆林没有一个。 我们的另一个邻居——延安早已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候选名单,什么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 扼腕,又汗颜,榆林本不该如此后进。 我们榆林是一座沙漠城市,但从来都不是文化的沙漠,远溯是遗世而独立的“史前最大的城池”石峁遗址、匈奴唯一留下的都城统万城,往近看是黄土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一片红色历史文化的沃土…… 而且早在36年前,榆林就被就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历史文化让榆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另一个角度讲,榆林的文化也亟待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得到传承和认可。 从与经济发展的匹配上讲,榆林也早应该努力拿到“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的榆林早已仓廪实、衣食足,知礼节、知荣辱显得更为紧迫。 我们以神木为例,去年神木GDP超1800亿元,进入中国县域经济体前10,当然神木其他领域也一路领先——但频繁的校园霸凌事件也似乎在昭示着这块土地在整个精神文明、文化素养等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恰恰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21年——这个榆林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的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榆林多处考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嘱托榆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陕北、对榆林的深情牵挂和殷切期望,期盼榆林各方面发展的更好。对榆林来说,城市经济之外的城市文明乃至整个精神文明的提升,变得更为紧迫。 今天的榆林或许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完善或者证明我们精神文明层面的进步。 邓小平当年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果风气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看来,这句话依旧振聋发聩。 3,榆林开始发力了! 在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全国文明城市”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页最大,其中国家测评体系包括9个测评项目、72项测评内容、140条测评标准,每一个子项目对一座城市来说,就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榆林“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2015年开始,榆林就启动创全国文明城市,至今参加了两届创建,已进入第八个创建年头,2023年,是这一轮的最后一年颁牌颁奖的时刻。 ![]() 过去8年,榆林做了大量工作,从前两届公布的测评结果看,2020年以前的测评成绩和排名呈逐年下滑趋势。好在近两年,榆林一直奋力向前追,横向与其他城市比较榆林依旧落后,但总体成绩与前两届榆林相比均是最好成绩。 其实从最近的会议中我们也能看出榆林要在创文上发力。 《榆林日报》报道显示,这次榆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紧要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有陕西省委文明办主任出席参加,并发表长文讲话。 在榆林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也悉数出席,也能侧面看出榆林对这次会议以及背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高度重视。 中央文明委的《测评体系》中明确提出的“必答题”——“八大环境”,包括 ▶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 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 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一轮,包括榆林在内参与创建的全国97个地级市,要求是一样的,每个环境建设的测评标准都很具体、很清楚。 针对这些具体的目标,基于《榆林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划出了很多重点,榆林将会常态化推进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比如,榆林的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和人居环境的整治攻坚行动也已经启动,从中心城区的二街开始,一个街道一个街道过,下势抓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榆林创文的主阵地在中心城区,在今年公开的一份《榆林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中,榆林确定了“10项”专项行动,分别是:人行道净化、环境卫生整治、“停车难”整治、公共卫生间规范提升、市容市貌整治、园林绿化提质增效、流浪犬治理、彩钢板建筑整治、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建筑垃圾治理。 这10项专项行动是补短板的关键动作,而且榆林给出了时间表:确保要在省十七运举办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榆林还将开展“6项”创文专项行动,包括:文明交通、“烟头革命”、农贸市场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提升、老旧小区和巷道硬化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比如“烟头革命”,榆林要学习当年西安做法,在主要街道、单位大院内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交通沿线路灯电杆等现有公共设施增设灭烟收集装置,50米内要见到灭烟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榆林还将将季度考核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季度考核点评千人大会范围,排名最后一名的县区委书记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千人大会上表态发言,排在最后一名的的街道党工委书记,以及部门的科长(队长)在榆林电视台每季度面向全市人民表态整改。 4,榆林发展的“硬需求” 或许今天的榆林已经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气的地步了。 去年榆林首次进入中国城市GDP 50强,神木也以超过1800亿的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县域经济TOP10。 如果榆林是一个大几十名开外的城市,即便能源战略上属于国家枢纽之一,可能在整个中国城市发展盘子中,不会引起多少注意。但当榆林进入中国前50——依照目前煤价,今年榆林GDP增量依旧非常可观——如果能进入到30-40位,那别人会用新的眼光来审视榆林,要求榆林。 ![]() 因为你GDP到了新的档位,不言之中,就会被和同档位的城市比较。这意味着,在新的城市竞逐赛道、新的池子里,对榆林这座城市的要求也提高了。 这就像一个人,如果你忽然成为了亿万富翁,或者有了新的广为人知的社会身份,那社会对于你的要求就会提高,以往习以为常的短板因为这个人新的身份被放大——因为外界对你的要求高了,你站到新的赛道上,要和这一档的城市比。 但我们比对会发现,榆林市除了经济总量之外,其他重要的软性指标,尤其是文明城市的指标,几乎都无法与同档的城市相匹敌,这一切都倒逼榆林在物质文明一路狂飙的同时,加速补齐精神文明的短板。 如果有一天,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也并不意味着榆林在精神文明或者整个文化建设方面就画上了句号,这只是一个开端或者是一个肯定。危机会成为新的转机,会成为榆林补足短板新的契机。 来源:上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