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烟花鞭炮改为电子礼炮、乡村青年办起简约婚礼、村委会建起文化长廊……当下,行走在榆林的田野乡村,环保、节俭、文明的价值观占据精神文明的主流。近年来,榆林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刹住歪风陋习,新风得以弘扬,党风民风持续纯化,阵阵清风吹进千家万户。![]() 完善制度:把群众人情负担减下来 今年5月20日,市文明委印发了《榆林市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惠百姓”“善行义举暖人心”主题活动,推行婚事简办“三项制度”,深化丧事简办“三项治理”,明确村规民约“三项要求”,加强红白理事“三项管理”,重点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倡导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 宣传引领:让老百姓精神富起来 榆林加大培树表彰典型,不断涵养文明乡风,涌现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全市8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共评选各类好人2万多人。在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评选中,加大基层一线典型选树,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积极开展“城乡互帮互促创文明”活动,发动文明单位与各试点示范村开展结对帮扶。大力开展“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活动,大张旗鼓宣传移风易俗的典型事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目前,全市共建成全国文明村镇8个、省级文明村镇28个、市级文明村镇256个、县级文明村镇1519个。 同时,榆林市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专栏,组织书画家开展以核心价值观、“厚德榆林”“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文化下乡、义演,深入各村组开展家风家训家教专题讲座,创作移风易俗陕北说书走村入户,印制各类宣传品,大力宣传道德经典、文明礼仪、移风易俗等内容,拓展创新宣传模式。 多方发力:让新风正气树起来 移风易俗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需久久为功。 榆林市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各部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民政部门宣传简约婚礼,移风易俗讲师团进农村、进社区。各地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内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善行义举榜”“道德红黑榜”,引导群众对标先进、争当标杆、比学赶超,形成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同时,榆林市还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探索将移风易俗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党风廉政工作,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强化对“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等重点群体的引导,让移风易俗成效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来源:榆林日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