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段,今天我回城一趟,有啥需要捎带买的么?”“老李,明天记得看看水井和水泵,上次漏水的原因解决了。”“赵书记,进家吃点饭再走。”在和村民们一声声亲切的招呼中,神木市尔林兔镇依肯特拉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建华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帮助村民们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看到村民们脸上多一些笑容,也就是对我工作多一分认可。”自2021年10月驻村以来,赵建华扎根基层、情系群众、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不断为乡村振兴“添薪加火”。 ![]() “依肯特拉村属于纯农业村,村民种植的玉米和其他杂粮卖不了多少钱。和村三委班子、村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协商,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还是得在土地和养殖上做文章。”赵建华说。 依肯特拉村位于尔林兔镇西南13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全村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28户575人,大多为留守老人,村级产业薄弱,如何壮大村级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成为赵建华日思夜想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摸准产业振兴的基础脉搏之后,赵建华根据村民的意愿,与工作队员、村三委班子一起商定了发展养殖产业的计划,从发展肉羊养殖上取得突破。2021年,全村引进能繁母羊860只,公羊43只,并配套建设圈舍、青贮窖、草棚等设施,为村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建草棚补贴2万元,改扩建羊圈和青储窖补贴3.5万元,连种羊一共补贴7.4万元。今年如果还有肉羊养殖项目,我还想把羊产业发‘羊’光大。”村民段瑞原高兴地说,他去年买回来的羊,今年就产了六七只羊羔,仅羊毛收入就有1400多元。 “村民们现在对肉羊养殖的信心还是挺高的,现在又有100多户有养殖的意愿,今年再向上争取,看能不能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惠及更多的村民。”赵建华说,养殖搞起来了,养殖的饲料就从土地上入手。 ![]() 这两年,赵建华向神木市农业农村局争取资金90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080亩,铺设地下灌溉管道22070米、地下排水水管4750米,新打机井5眼、多管井13座,让“旱田变水田、水田变高产田”,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作业。 “以前的地种出来玉米,产量不高。经过‘泥改沙’‘沙改泥’大大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水资源。每隔一段就有灌溉的水井,使用很方便,预计每亩能增产300至500斤。”村民李治树感慨地说。 “从现在利用情况来看效果相当好,由以前的漫灌改成滴灌,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给农民劳动力上减轻了好多。”赵建华说。 农村出身的赵建华工作在农村,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百姓办些实事,他是自豪的,但谈及家庭时却有着说不出的愧疚。现在的他,最想回家陪伴中考结束的女儿。女儿虽然对他有些许怨气,但还是挺支持他的工作,这让赵建华感到非常欣慰。 “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干点事,这也弥补了家庭对我工作的支持,组织对我工作的认可。”采访中,在谈到驻村工作的自我评价时,赵建华连说了三次“尽我所能”,也正如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2022年3月10日,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走村入户,深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老百姓期盼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既然信任我,作为一名**员,我就要真正的担起这副担子,尽我所能,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实事,让村民实实在在得实惠,让大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天比一天好……” 来源/神木新闻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