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3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每日话题] 陕北剪纸的文化意蕴

阅读数:8897  |   回复数:29
我有笔如刀 发表于 2022-7-16 14:43:4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陕北剪纸的福禄寿喜文化

聚宝盆


在陕北,几乎村村有南蛮取宝的传说故事:石窑沟里有一个金银库装满了黄金白银;大坬梁下埋着几驴槽金条;石鱼滩暗藏着的金银财宝二三十匹骡子也驮不完……这些金银财宝到哪去了?被南蛮取走了!为啥本村人不取呢?没那本事,也没那福分!在远去的年代,南蛮取宝成了奶奶在麻油灯下常讲常新的故事。

今天再听,那就是一个中国版的《天方夜谭》。但从故事的背后,我们发现,这是人们渴求财富、渴望过上好日子最基本、最朴实的念想。特别是对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来说,更显迫切。

于是,从南蛮取宝的传说故事出发,人们把发家致富的念想,幻想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剪成“聚宝盆”窗花,像当下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一样张贴在新年的窗户上,是新年的祝词与期望。暑光初照,回眺一眼“聚宝盆”窗花,爬上山坡,将汗水洒向薄瘠的土地;玉兔东升,拍拍满身尘土,坐在老油灯下,谋划着怎样多收三五斗麻糜五谷。“聚宝盆”里满满的元宝和发财树上挂满的铜钱串串,激励着人们不辞辛劳,勤于耕耘,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年复一年、不懈地奋斗着。


扶运鹿马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富甲天下,还是一贫如洗,人生的旅途都不会一帆风顺。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衣食无忧的平民百姓,对于生活的期望值并不高。但是,生活这个怪物,并不会因为你的期望值不高而对你宽容,时不时会给你使个绊子,让你心身受伤。

人生的旅途上,心身受伤是常有的事。平民百姓把这种受伤归咎于运气不好。

运气不好怎么办?治疗!就像生病一样,开个方子吃副药,治治。

治疗运气不好的药方子就是剪贴“扶运鹿马”,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

首先,用红纸剪一匹马,再用绿纸剪一头鹿,对头粘贴在另一张斗方黄表纸上;斗方上边贴五彩幔子;也有的在鹿马间粘贴一只纸香插,用于点香。粘好后贴在灶君神龛旁。这是平时救急的办法。若遇保命年,可于正月初一粘贴“扶运鹿马”,祈求本人及全家否极泰来,时来运转,鸿运当头,心想事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里,鹿被尊为神兽。从陕北汉画像石里,我们发现有大量的《羽人驭鹿图》《驭鹿升仙图》《福鹿图》,总是把鹿与神仙联系在一块,且联系得很密切。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鹿早已不是寻常的食草动物了,它是食灵芝饮琼浆的神兽。在民间文化里,取“鹿”“禄”谐音,与三星之一专司人间功名利禄的禄星攀缘。剪贴“童子骑鹿”“鹿驮元宝”剪纸,期盼升官以光宗耀祖,升不了官也起码财源茂盛过个富裕的光景。升官与发财永远是人们拥有的美梦。



招财童子


财富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创造财富,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财富,成为人们一生的追求。

金银作为商品的等价物,成为人们追求财富的最抢眼的标的。

儿子过九晬,炕上铺满金银饰品、文房四宝,以及车子、房子和劳动工具等工艺品,爷爷奶奶、外婆外爷、七大姑八大姨围成一圈儿,甜甜的笑声,盼盼的目光,“一手抓金,一手抓银,双手抱个聚宝盆……”的歌谣,导引着儿子的小手伸向金银饰品。这是陕北为婴儿过九晬的仪式。简单而极具象征性的仪式上,父母及亲朋好友,将追求金银财宝的愿望,强加给心智未开、不懂世事的儿女。

闲暇时间,互相比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以先天生就的肢体预测一个人的金银财宝的多寡。“男人手大抓金银,女人手大抓沙蓬。”民谚这么说。近乎游戏,却反映出人们追求金银财宝的心态。                     

掌管金银财宝的财神爷是个怪脾气,冲他谄媚,向他乞求的那些贪得无厌的成人们,想要金银财富却偏偏不给。财神爷喜欢的、也愿赐予的,是心底善良、从不贪婪、像孩子一样心灵纯洁的人。拿去罢,可爱而纯洁的孩子!于是,财神爷将金银财宝送给孩子,那些贪得无厌的成人们只能在一旁垂涎三尺。

成人不愧是成人!抹一把垂涎,拍拍脑袋,把招财进宝的美梦寄托在心灵纯洁的孩子身上,于是有了招财童子,有了反映人们对财富渴望的“招财童子”剪纸和粘贴“招财童子”剪纸的风俗。

五福捧寿


五福典故出自《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尚书.洪范》是后人根据商周时代箕子的话编纂而成的,翻译成现代语则为: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古人是哲人,他们明白,五福临门是十全十美的幸福人生,因此,在祝愿五福临门》,特别祝祷五福捧寿。

民间剪纸中,表示“五福”喻义的物像很多,如佛手、福娃、蝙蝠等,皆因有个“福”的谐音。过新年时,剪幅“五福临门”贴在大门口、剪幅“五福捧寿”贴在老年人的窗户上,期盼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心身康宁,心想事成。

“”五福捧寿除祝老年人福寿绵长外,还有一层寓意是尊老敬老。《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过一次祭祀寿星仪式,并设宴招待,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宴会结束,汉明帝还给每位古稀老人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这柄手杖因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又称为鸠杖。陕北汉画像石中也雕刻有大量持鸠杖老人的图像。鸠杖类似当下的老年优待证。清朝明君康熙,也在皇宫中举办“百叟宴”招待老年人。帝王的这些举动,是对尊老敬老美德的一种示范,更是一种诏令。民间对尊老敬老也有让人铭记在心的格言、谚语,如“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福寿双全


牡丹,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品种繁多,色泽亦多,花色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花姿绰约,韵压群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又有“国色天香”的美称,可入诗、入画、成歌、成风景,在民间文化中是荣华富贵的象征;绶带鸟,又名练鹊﹑长尾翁﹑一枝花等,雄性有两根长达身体四﹑五倍的尾羽,形似绶带,故名。民间文化中取其“绶”与“寿”谐音,将绶带鸟喻为长寿的吉祥鸟。

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与“寿”谐音的一只绶带鸟构成华丽美妙的画面,称为“福寿图”;两只绶带鸟与牡丹构成的画面,称为“福寿双全图”。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剪贴《福寿图》《福寿双全图》为祝愿富贵荣华、福寿绵长的图符。


辈辈封侯


说到猴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孙悟空。吴承恩的一部《西游记》把花果山上的一只猴子,捧成了猴子世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英雄,腾云驾雾,千变万化;大闹龙宫,打翻天庭;除妖降魔,护师取经……折腾的玉皇大帝还给他封了个弼马温(避马瘟)的小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在马厩中养猴,据说可防马匹得瘟病,这在陕北汉画像石中有精彩的刻画。至今,陕北有不少大圣庙,供奉着孙悟空,因为他有除妖降魔的超级本领。


猴子的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多有表现,除了其生性机灵、敏捷好动、活泼可爱的秉性,主要因为“猴”与“侯”谐音,代表着功名、爵禄。侯是中国古代的五种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侯爵可是了不得的爵位,要得到这个爵位,必须建功立业,立下汗马功劳,获得卓著功勋。况且,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传给子孙后代的。历史上曾有多少人为获得爵位,历尽艰辛,甚至裹尸马革。虽然,封侯获爵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但人们对功名利禄追求的希望常存心中。于是,急性子的人剪贴一幅“马上封侯”(马上骑只猴子)、贪心而有长久打算的剪贴一幅“辈辈封侯”(大猴背只小猴),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捞到一官半职。若自已不行,期望儿孙辈里出一两个芝麻官,也好光宗耀祖。


六 合同春


“**”,指东、西、南、北、上、下,泛指天地人间。鹤,祥瑞之鸟,古人不仅把它看做生命的象征,还认为鹤是“开生之候鸟”,能感知春的气息;鹿,祥瑞之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祥瑞的象征物像。以“鹿”与“六”,“鹤”与“合”谐音,由鹿与鹤构成祥瑞图符,再饰以牡丹、荷花、燕子、柳丝等构成“**同春”图。悠闲的福鹿、飞舞的仙鹤、呢喃的春燕、斗妍的花朵、飘然的柳丝,春光明媚、春色满园的美丽景象跃然纸上,把人们积极向上,热烈奔放,热爱生活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更深层的寓意,是赞颂太平盛世。古代人们十分相信祥瑞征兆,认为天下太平、四海丰稔、国泰民安的时代就有祥瑞的珍禽神兽出现。就像《白虎通德论·封禅》中说的:“德玉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在中国本原哲学的认知里,鹿与鹤是“德玉鸟兽”, 它们的出现是太平盛世到来的征兆,因此,剪贴《**同春》图,是凡俗百姓对四海丰稔,国泰民安的一种善良的愿望。

松鹤延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南山寺殿后峭壁上有一棵古松,树龄已达3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一棵最古老的松树,虽然历尽暴风骤雨、严寒酷暑的煎熬,一直苍劲挺拔,繁茂葱郁,因此,人们在其旁的崖壁上刻有“不老

松”三字,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泰山上的“五大夫松”,传说是因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北京北海承光殿东侧有株油松,已有800多岁,当年乾隆皇帝见它浓荫蔽日,遂封为“遮荫侯”。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的松树,由于树姿雄伟、苍劲、长青,树体高大、长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是入诗、入画的重要题材。

仙鹤是被仙化了的丹顶鹤。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丹顶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丹顶鹤造型的礼器出现。道教认为凡俗之人,经过修炼,灵魂和肉体可以升天,长生不死,从而达到升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升天的途径之一就是乘鹤。《云笈七签》中就记载着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骑鹤往来于天地间的情景。陕北汉画像石中也有大量乘鹤升仙的图像。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漆器上,也清晰地绘有仙鹤的图案。可见,从古及今仙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一直鲜活在民间文化中。

仙鹤在中国历史上又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被尊崇,并在官方文化中占据显赫的位置。明朝和清朝时代,给仙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一品文官的补服绣仙鹤,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仙鹤也成为高官厚禄的象征,人们称仙鹤为“一品鸟”。缘此,又有了许多寓意广泛,构图新颖别致的图符:一幅仙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一品当朝”图符,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寓意一品高升;旭日东升,仙鹤飞翔的图符,象征指日高升。

平民百姓、凡夫俗子哪敢有一品当朝的念想,更没有一品高升、指日高升的奢望,只期望家庭和睦、人寿年丰。在民间剪纸中,只借取仙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的文化蕴涵,剪贴“松鹤延年”是为自己送上的新年祝福。

万象更新


行走在寺庙道观,会看到许多精美而生动的石雕、木雕和彩绘的大象。大象与宗教有什么联系?翻阅宗教典籍发现,《摩诃止观》中这样记载:“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可见,大象是与佛教有缘由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的圣像就是身骑六牙白象,手拈如意荷花,寓意“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大象与道教就寻找不出什缘由了,虽然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大象无形”一语,但是,那是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的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一般看不出棱角。在这里意指“形象”而不是动物中的大象。

勤劳能干、聪明灵性、善解人意的大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以“象”与“祥”字谐音,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与力量的象征。故此,石(木)雕大象往往也作为吉祥守护神的象征,安放在院门之外,或者作为守陵瑞兽摆放在神道两旁。大象的形象化入民间民俗中,就有了“万象更新”“吉祥如意”的大红剪纸,贴在新年白格生生的窗户上,美化了生活的同时,也将朴素而美好的愿望表达。

三星高照


《三星高照》是民间美术中的重要题材,砖雕、石雕、木雕、壁画、年画等,各种表现形式都有。走进一户殷实农家,大门上镶嵌着石雕《三星高照》,照壁上安置着砖雕《三星高照》,就是一户普通农家,也要请一幅《三星高照》年画恭恭敬敬地张贴在最醒目而洁净的墙壁上。

在原始的观念里,人们有两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追求,一是“祈福”,二是“求寿”。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由原来群体的、基本而朴素的福寿观,发展为福寿禄三位一体的世俗而功利的观念。凡夫俗子们主要追求的是祈求平安、期望长寿,没有做官的奢望。但他们清楚,财富往往与官位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虽然做不了官,但“升官发财”的愿望像小兔子一样常在心中不停地蹦达,对福寿禄的追求常存心间,但不能常挂嘴边,怎么办?化入民间美术用具像的图符将这种美好的追求表征。表征的图符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请丹陵上真的神仙当老寿星、紫微大帝当福星、文昌帝君当禄星。

剪纸“三星高照,应是反映民间祈福、求寿和追梦高官厚禄的最好形式。过新年剪贴大红纸的“三星高照”,给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增长了追梦的信心。却是一年一剪,一年一换,年年有梦想,追梦永不止。

也有剪贴“福寿三多”图的。用比喻手法,以佛手、寿桃、石榴三种水果喻义多福、多寿、多子的文化内涵,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

双喜临门



微风吹拂,晨曦初映,“喳喳”的喜鹊站立在院内的树枝上叫个不停,还在被窝里打滚的光屁股小子急促地喊到:“妈妈,喜鹊给咱报喜来了!”人们把喜鹊看成是报喜鸟,喜鹊临门总有喜事到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一听见喜鹊 “喳喳”叫,都会朝喜鹊欣悦地望望,心中甜甜地盼望着喜事临门。

确实,喜鹊是很有人缘的鸟类之一,喜欢把巢筑在民居旁的大树上,经常在村落内及其周围活动。宋代彭乘在《墨客挥犀》中记载:“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乾鹊是也。”

对生活永远抱有美好愿望的人们,过新年时剪贴一幅“双喜临门”的大红窗花:一对相向而飞的喜鹊,围着“囍”字“喳喳”叫,再饰以祥云、花朵,朴素而华美,祥瑞而喜庆,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好事成双,喜事连连的愿望。

喜鹊还是美满婚姻的象征。“鹊桥会”的传说故事,就是讲喜鹊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搭桥的故事。喜鹊又成了为痴情男女牵线搭桥红娘的象征。

取“梅”与“眉”谐音,又创造出“喜鹊登梅”“喜上梅梢”图符的剪纸,表达的也是祥瑞、喜庆的寓意。但是,这些剪纸少了些民间气息,多了些文人韵味。梅花与松、竹、兰一起被文人墨客誉为“四君子”,是吟诗、作画的传统题材,喜鹊与梅花结合创作出的剪纸,是受文人的这类诗画作品影响而产生的。
鸳鸯戏水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我国古代,最早把鸳鸯比作兄弟,《文选》中就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的记载。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始于唐朝。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这样的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意即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鸳鸯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正如崔豹在《古今注》中说的:“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

爱情与婚姻是永恒的话题,常谈常新。关于爱情与婚姻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比如,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感天动地,千古传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老百姓的婚姻观念进行深刻剖析,会发现男女两人一旦成婚,就是舞动蓝天的凤凰、枝柯缠绕的连理、并蒂盛开的莲花、朝夕相处的鸳鸯;就是“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死死活活相跟上”的一世姻缘;就是生同衾、死同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融汇的整体。

如此贞洁的婚姻观不能成为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怎么办?于是,在喜庆的婚礼上,剪一幅大红纸的“鸳鸯戏水”贴在墙壁上、贴在窗户上,从其华美的图符中感受一对新人的幸福,感受老百姓对婚姻的忠贞不渝,感受中国人贞洁的婚姻观。

平安是福


有人说,人一出生,都是哭啼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之路满是荆棘载途,坎坷不平,没有坦途,被吓的!虽然是个玩笑,但是多少道出了些人生哲理。

确实,细观人生之路,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富可敌国、还是穷困潦倒,无论满腹经纶、还是愚昧无知,都有坎坎坷坷,不会一帆风顺,更不要说飞来横祸,病魔缠身,简直是防不胜防。

怪不得,就连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死后谥文穆、赠中书令,在北宋王朝舞台上称得上一颗耀眼明星的吕蒙正,也在《破窑赋》中感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仰天长叹:“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无法掌控自已命运的平民百姓,从不奢望荣华富贵,更不企求高官厚禄,只希望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虽然,如此低端的人生目标很难实现,但是,人们希望常存心中,追梦路上永不止步,便将理想化作图符,取“瓶”与“平”,“柿”与“是”,“蝠”与“福”谐音,用花瓶、柿子和蝙蝠构成“平安是福”图;取“笙”与“生”谐音,用一副笙、一个花瓶构成“一生平安”图;用代表四季的花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与胖墩墩的福娃娃构成“四季平安”图,剪贴在春节的新门亮窗上,表达人们一种朴素而本能的心愿。
事事如意


心想事成,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心愿照进现实,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的不顺利、生活中的不顺心、身体上的病病疾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刚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仅是生活在竞争激烈当下人的感受,翻翻《晋书•羊祜传》,发现羊祜曾大发感慨:“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读读《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有“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体验;吟吟宋人方岳的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可见,不如意事人皆有之,难以言说。

不如意事再多,人生之路还是要往前走的,哪能半途而废?

于是,人们想出了许多法子,应对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不如意事。

印度产生了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叫泰戈尔,面对不如意事,他是这样做的:把不如意事看做是生命中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以豁达、从容的心态而处之。

中国的老百姓面对不如意事,更浪漫,更艺术,也更哲理。他们以中国本原哲学“观物取象”的观念,取“柿”“狮”与“事”谐音,用两颗柿子、一柄如意或两只狮子构成图符,剪出美丽的“事事如意”剪纸,贴在新年的窗格上,表达对人生的一种豁达心态,也是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鲤鱼跃龙门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龙首鱼身”的图像,也从那个时期起,民间开始流传“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跃过龙门的鱼即可成龙,跃不过的依旧是凡俗之物。唐代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鱼龙潜跃水成文”。上述故事也罢诗也罢,应是科举制度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希望十年寒窗苦读书,金榜题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举成名,光宗耀祖。故事化生成剪纸,就形成了剪贴《鲤鱼跃龙门》的习俗。


随看时光的流逝,人们的欲望增添,作为喻体的鱼身上,文化蕴涵愈来愈丰富。以鱼为主体,用“鱼”与“余”“鲢”与“莲”“鸡”(戟)与“吉”“金鱼”与“金玉”谐音等手法,创作出许多画面华美、内涵丰富的剪纸作品来,如“连年有余”“富贵有余”“连连有余”“吉庆有余”“金玉满堂”,等等。

狮子滚绣球


昔日陕北,荒凉贫乏的土地物产、十年九旱的气候环境、缺医少药的生存条件,对生命是严酷的挑战,对于呱呱坠地的新生命更是挑战的极限。为了护佑新生命,人们千方百计寻找庇佑办法。狮子崇拜与山石崇拜结合,雕刻一尊石狮子置放炕头,避凶趋吉,守护娃娃,魑魅魍魉就不敢侵扰了,因此,在陕北,有用炕头石狮子拴娃娃的风俗。

神灵护佑的作用、驱邪祛病的功能、欣赏把玩的特点,使炕头石狮子成为陕北人世世代代心中的保护神。

炕头石狮子是要请花石匠雕刻的,而且,雕刻的过程还有一套不可或缺的民俗仪式。为了能让炕头石狮子的神灵佑护、驱邪祛病的功能惠及千家万户,人们想到了剪纸。巧婆姨俊女子人人都会剪花花,用大红纸剪一对《对头雄狮子》往家中一贴,既达到狮子神灵护佑家人的作用,又省钱方便,想贴几幅剪几幅。狮子成了民间剪纸的又一个重要题材。

出人头地、荣华富贵,是人们普遍的人生追求。古代官制三公、三孤之首名为太师、少师。取“狮”与“师”谐音,剪一幅大狮子与小狮子嬉戏玩耍的“太师少师图”,寓意家门出贵子,可得高官厚禄;剪一幅大狮子背小狮子的“太师少师图”,取“背”与“辈”谐音,寓意与《辈辈封侯》差不多。


撰文:李贵龙  
图片创作(收藏):郭苗渺
来源:榆林陕北文化研究
刘志霞 发表于 2022-7-16 15:21: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巧手手,好漂亮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黄 发表于 2022-7-16 15:2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漂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劉娟 发表于 2022-7-16 16:1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漂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崔艳芳 发表于 2022-7-16 16:35: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漂亮的,巧手手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苏格 发表于 2022-7-16 16:42: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内涵丰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艸、先森 发表于 2022-7-16 17:4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手艺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8295567 发表于 2022-7-16 17:50: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艺术珍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杜杜左 发表于 2022-7-16 20:1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漂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2942080 发表于 2022-7-16 20:19: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