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话说神木 于 2022-9-29 15:52 编辑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神木的文化和她的历史一样古老,也和她的现实一样精彩富丽。 远古时期的神木文化,首先是从她的地下文物中反映出来的。恐龙时代,这里气候湿润、河湖密布、林草丰盛,孕育了河套恐龙等早期原始动物。恐龙时代结束后,又经历了亿万年的演进,河套人就登台上场了。《山海经》里讲的“大泽”,中心区域就在今天的大河套一带,只不过往西、往北、往东范围更大罢了。 目前已发现的恐龙遗迹和河套人遗迹在神木一带十分普遍。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专家讲,从辽宁往西,今河套地区(含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北)都普遍存在同一地层的火山灰。2008年,我县栏杆堡镇巴门沟村邱井沟组的群众报告说发现了古人类脚印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专家鉴定,确认为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5亿年)的恐龙脚印化石。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块约40平方米的石头平面上,从小到大有六七种,共三四十个恐龙脚印化石。专家们说,那些小的恐龙脚印基本都属食肉型的,而形体巨大的恐龙,特别是单趾巨型脚印的恐龙,一般都是食草型的。事后不久,又在距巴门沟东约6公里的李家南坬,也发现了一大块恐龙脚印密集的化石。这块巨石从山崖上掉下来打了几个滚,刚好把有化石脚印的那一面露了出来。专家们认为这些脚印和巴门沟的脚印不是同一地层,时代也应略早。该处也有三四种恐龙脚印,其中还发现了翼龙的脚印。 专家们认为,今天的神木精煤就是这一期间的植物孕育形成的,那些茂盛高大的植物抑或是恐龙们的食物。但这也给我们留下一个疑问,那就是:留存恐龙脚印化石的栏杆堡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煤炭层,而大规模的煤炭层却在距栏杆堡15公里外的窟野河北面。 专家还告诉我们,早在1929年,著名古生物专家杨钟健就在神木东山某处发现过恐龙脚印化石,并将它带回了北京。1958年,杨钟健发现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杨氏恐龙脚印化石”,有“中国第一恐龙化石”之誉。 恐龙时代之后,神木地区和其他地方一样,又经历了漫长的生命和生物演化过程。进入人类时代,神木境内代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就更多了。2006年,榆林市和神木县的文物部门调查锦界新区时,就曾发现过6000余年前的红山文化类型遗迹。而闻名考古界的高家堡石峁遗址、大保当新华遗址、西沟四卜树遗址等,不仅生动地为当时神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例证,同时也为整个陕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例证。如果我们把这些遗址同内蒙古鄂托克旗所发现的河套人遗址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整个大河套地区在史前具有很长一段时间,其人类的繁衍生息是同一地质板块、同一生活环境,完全同质的生活状态和文明水平。这种状态直至春秋之际,才因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图腾信仰及行政区划的不同而相对隔离起来并逐渐区别明显化了。 作者:项世荣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