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神木进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查到史前遗址901处,新发现一批特大型新石器遗址,面积达70万至80万平方米的人类聚落就有八九处。特别是在秃尾河中下游,有六七座浩大的原始古城遗址,似乎让我们窥见发源于黄土高原的黄帝部族那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些发现为神木地区新石器文明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证。 石峁玉器,因出土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而得名。石峁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类型,距今约4000年,是陕北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石峁玉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据说在民国饥荒年份,附近村民曾“笼垛驮卖”“升玉易斗米”。石峁玉器现存有4000余件,其中约半数流于民间和海外,在欧美等众多博物馆皆有收藏,在国际、国内文物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神木地区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曾先后属鬼方、熏育、猃狁、白狄、西河地、上郡、九原、朔方等。到秦时,已纳入了秦的版图,称为新秦。然后秦直道就修上来了,今神木的大保当西、尔林兔西北一带就有秦直道的遗迹。汉初,大保当一带出现了专为汉王朝牧马的天封苑,出现了古汉城、汉墓群和汉画像石,这一时期神木一带显然已被全面开发。从20世纪90年代初神木一带古墓被盗的情势看,由西向东:大保当、高家堡、乔岔滩、花石崖、解家堡、太和寨、栏杆堡、永兴一带,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和玉石器被盗、流失,数以万计的陶器被盗、损毁,单是今天少数收藏家收集的文物就不下万余件,再加上百姓平时收集的,大约仍有数万件之巨。 汉画像石,是出土于汉墓之中的石质画像。神木大保当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以狩猎、车马出行、农业、畜牧业、建筑、舞乐百戏、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等组成,真实地再现了汉代陕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汉画像石实际是画和雕刻融为一体的艺术品。神木汉画像石五彩斑斓,有六七种颜色,是汉画像石色彩最艳丽的一种,数量大、分布广,为汉画像石极品。 作者|项世荣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