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弹指间,还是惊鸿瞥,都不足以来概括一个人的十年光景。虽说时光易逝,但其中发生的景与情,却是永远的铭记。十年,可以让一个埋头苦读的学生变成奔波社会的成人,会消弱一个精壮青年的力量,也会积淀一个人的精神内涵。那这十年,在他们身上又产生了哪些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神木十中教师尚应平 尚应平,男,1978年生。2000年8月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毕业至今于神木市第十中学任教。 ![]() 2009年荣获神木县“教坛新秀”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神木县师德标兵;2015年被评为神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同年参加榆林市青年教师学科竞赛荣获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神木县骨干教师,2018年被评为神木市首届名师。 除了教书育人之外,他也热爱文学。是首届刘成章散文奖获得者,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多篇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延河》《陕北文学》《榆林日报》《神木报》等,业余创作散文,小说,诗词,童话诗,寓言等20余万字。 ![]() 问:分享一下这十年间,您作为老师的幸福感时刻吧 答: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站在讲台的那一刻,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无比欣慰。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许多学习英语的法宝和窍门,如“一口气训练法,两个中心论,三最法,朗读四要领,五大能力,七字方针”,学生一用就见效,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很神奇,由衷地钦佩和崇拜,把我的话当成语录来记。得到孩子们的赞许,我打心眼地感觉到做老师的神圣与荣光。 问:在这十年间您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身份的转变呢?说说自己这十年的成长路上的心境变化吧 答:十年间,我由在教育路上的摸爬滚打、摸着石子过河变得对教育有话说。由渺茫走向豁达,由慌乱走向沉着,由迷惑走向通透,由原来的对教育的“无动于衷”变成深沉地爱上教育。 十年前,我觉得一些孩子无可救药,十年后的今天,我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看到了希望,我觉得“人无废人,物无弃物”,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天才。 十年前,我想着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国家的栋梁,十年后的今天,我觉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妻子,好丈夫,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 ![]() 问:从您的视角看到的神木这十年间的变化有哪些? 答:我觉得十八大后的十年,神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撤县设市,为神木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市容市貌的变化,到民生福祉的改善,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神木这个城市更加清洁美丽,更加宜居,人民的生活更幸福了,教育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武汉大学研究生高艳 ![]() 今年24岁的高艳是武汉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从神木中学、西北大学再到武汉大学,她的这十年,是作为学生研习成长的十年。在这条未止步的路上,2019年的时光于她而言最是无法忘怀。春季通过考试获得保研名额、夏季参加夏令营,冬季前往大阪大学学习,蜕变和成长是她这一年的关键词。 ![]() 高艳分享道:自己所处的平台很重要。 更仆难数的事物,形形色色的对象,又或者是见仁见智的看法……自己接触了解的世界越丰富,眼界就越不会被局限。 ![]() 在高艳眼里,这些年神木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滨河新区更是迅速,十年前荒凉空旷的新村早已变得繁华,“走在街道上很有大都市的感觉”。正值求职阶段的她也坦言道:神木的很多公司、集团都是毕业生眼中很优秀的、很向往的地方。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