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话说神木 发表于 2022-10-18 09:44:0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宜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一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愿封丞相富人侯。
                ——范仲淹《题留麟州》

今陕西省神木县境,唐宋时为麟州地,故神木有“古麟州”之称。“杨家将”是北宋抗辽战场上忠勇保国的英雄群体,其主要人物杨业是麟州新秦人。新秦是麟州的州城,麟州城因杨家将的缘故又名杨家城。杨家城的遗址位于今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窟野河东岸的山梁上,店塔镇南山头。可以说,杨业是喝着窟野河水长大的神木人。

唐开元年间,突厥人康待宾联合党项羌族反叛唐朝,占领了盐、绥、银、夏、胜、丰六个州,对京都长安构成了一定威胁。唐朝廷拜燕国公张说为帅,出兵晋阳西渡黄河,平息了叛乱。为了安抚、平息党项羌族,经张说奏请,朝廷在这里正式设置麟州。

唐末乱世,麟州地方土豪杨弘信(杨业的父亲),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进驻州城,自封刺史,保卫一方平安。五代时期,天下动荡,唯麟州不乱。杨弘信与府州折氏结成联盟,共同防范契丹,确保了二州在此期间的安定。   

杨弘信之后,他的子孙相继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为我们展现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杨家气概。宋朝开始,杨家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伴随着朝代更迭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神木县城乘车向北30多分钟便可到达杨家城。杨家城原本是有城门的,可毕竟1000多年过去了,偌大的麟州城也不剩多少了,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城门。今日唯有一个硕大的豁口突兀地张着嘴,也不足为怪。穿过豁口就能看到一条蜿蜒的乡间土路,左边绿草茵茵,右边城墙厚厚。携带着尘土,携带着过往,我们前往杨家城。远眺古战场,再次领略雄风浩荡。远望山坡顶,一座杨家祠若隐若现,走近发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刚劲有力地书写着“杨家祠”三个字。牌楼前一对石狮子和一对赑屃双双注视着远道而来的观光者。从牌坊下走过,似乎能感受到当年杨家的满门忠义。拾级而上,路两旁松柏葱郁,似乎象征着杨家精神的万古长青。曲径通幽,路尽头,杨家祠已然在等候。

杨家祠的正殿和东西厢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小小的院落,为几代历经战乱的杨家将开辟了一方净土。安安静静,少去了烽烟袅袅、 战鼓声声,身居闹市的我们感受到了阔别已久的宁静。

正殿门上书写着一副对联:铁马金戈志在燕云,万里驱驰号无敌;伟业丰功肇于麟州,千秋忠烈誉满门。走进祠堂,从左到右,杨重勋、杨弘信、杨业三位英雄的形象跃于眼前,圆睁的双目似乎还在号令万马千军英勇杀敌。正殿的东西墙壁上彩绘着24幅杨家将生活、战斗场景的连环画,东厢房壁挂史考摘录、书法作品,摆放着的全景沙盘,立体直观,杨家城的布局一目了然。

杨家城遗址占地约80万平方米,由东城、瓮城、紫锦城和西关四部分组成,依山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城的四面为悬崖绝壁,下临窟野河,东面与南面沟壑纵横,北面与草垛山相望,更远处是黄羊城。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神木县志》记载,杨继业妻子折氏曾居于黄羊城,故又称王娘城。

从将军山向西望去,就是州城的西关,也就是北城区,两个亭子在险峻的悬崖边上并肩而立,极像夏日池塘里盛开的荷花,为险峻的山头增添了几许美意。两个亭子并不是一般供行人休憩、欣赏风景的凉亭,它们掩护的是杨家城的两口古井,故这两个亭子叫井亭。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元昊率众数万围攻麟州城很多天,城内军民严重缺水,已至“黄金一两,易水一杯”的地步。事后守城将领率众在今窟野河峭壁边,夜以继日凿井两口,深约150米,直抵河底,创造了古代凿石汲水的奇迹。井口距离河床落差百余米,最终能打出水来,这是发挥了怎样的愚公精神啊!

在紫锦城内,发现一处规模庞大的宋代官署建筑遗址,专家推断是刺史府的官邸遗址所在。遗址上面青草长得正是起劲的时候,若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青青野草下面的青砖。《宋史.夏国传》记:“麟州红楼枕睥睨,下瞰窟野河。”说得是麟州城内有一座宏伟壮观的红楼,而这座红楼很有可能就建在紫锦城内。今天站在这块空阔的土地上,红楼早已不见踪影。是岁月的不经意湮没了红楼,还是战火焚烧了红楼?

当五指柏的年轮一圈多过一圈,当礌石渐渐失去它的威力时,麟州故城不见了,杨家将也远离了我们,可一些事物的存在并不是非要凭借某些客观事物而证明,它本身的影响力就足以延续千万年。杨家将精神穿越战火纷飞、跨越千年时空,深深地渗进了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中。
杨业雕像
杨家城古兵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3 无聊无聊
820913 发表于 2022-10-18 10:5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杨家故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泪染朱砂 发表于 2022-10-18 12:19: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杨家忠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个 发表于 2022-10-18 12:48: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历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丑女0114 发表于 2022-10-18 13:1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折翠萍 发表于 2022-10-18 15:44: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杨家故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黄 发表于 2022-10-18 17:33: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嘁嘁嘁~ 发表于 2022-10-18 20:05: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三岁ヾ 发表于 2022-10-18 20:2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劉娟 发表于 2022-10-18 20:3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了解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