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频频成为各个平台的热点话题。![]() 这句话出自于初中语文课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当时也是要求必背的名篇。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其记忆中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透露,该出版社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位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全部都是“是人”。 ![]() ![]() 看到这里,小编真的明确表示不服。这篇课文我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直至今日也能脱口而出。明明当时学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怎么可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除非,我记忆出现错乱了,奈何自己中学的课本在老家,恨不得马上去翻! 对于“斯人”还是“是人”的说法,大家也是争论不休… ![]() ![]() 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对于为何许多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出现了群体性错误记忆,“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 虽然诸多证据都指向了课文中所写的是“是人”,但是小编还是深信不疑是“斯人”。 你们当时学的是“斯人”还是“是人”?一起来找队友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