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言:“腊八一过就是年”,过完腊八,家中便为“年”忙碌起来。 在我的印象里,这年像是一个讨人欢喜的孩子,在人们忙碌中突然跳到你的眼前。离年越近,这味儿也越浓。 年味是忙碌的。母亲是我们家最勤劳的人。她的半生出力最多,清闲享福却最少。除夕夜按照惯例都在老家与长辈们团聚,早晨我们还在梦乡,母亲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家务:轻手轻脚地将每个房间的煤炉烧的温热,不小心吵醒我们时,脸上会有一丝愧疚;接下来便是将晚上的剩饭一热端上饭桌,开动年年有余的一餐。父母从我小时候便教育我“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也养成了我自小吃饭嘴上不撒不漏、碗中不剩一粟。 从腊月初始,母亲与父亲一直忙里忙外,屋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屋外父亲手起刀落,精肉、排骨、花肉等分割切块,装裹储存。晚上,母亲在厨房灶台旁辗转忙碌,用娴熟的刀法切肉煸炒臊子,锅里的各色食材翻滚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父亲眉开眼笑道:“过年就该有一头年猪,没它可算不上过年。”仿佛锅中煮的是父母一年的辛劳,同时也煮满了对下一年的殷切希望。与此同时,也该到我去露两手,今年居家时长,掌握了几道小炒,做来与家中众人品尝一番。老家的扫尘等清洁工作在做饭前便由我与表弟完成,说来也惭愧,这些事务我们早该替父母分担,奈何家中长辈一直说道我们还小,就不要去做这些事了。而今我们长大成人,心智逐渐成熟,自改该多为家中分担。 年味是香甜的。母亲每出过一道美食,第一个尝菜的总是我。肉丸、血肠、排骨……我也不会因为它们是年夜饭的主食而放过。 但母亲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手艺,无论我尝了多少种母亲的饭菜,年夜饭时,母亲都会端出一道我没尝过的菜,年年如此,从无重复。细品着香糯的肉丸,大口啃着排骨,再喝一口葱花鸭汤,这样的美味才配得上过年的快乐。 年味是温暖的。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一间屋里。大人们把酒言欢,我陪着村里玩闹的小朋友们,用手在红灯笼下变换形状,瞬间吸引了一众小孩的目光,心里有一种“偶像”的感觉。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乐此不疲,常常会引来大人们的“呵斥”,空气凝固几秒后,孩子们顽皮的笑更大声了,大人们看着也被孩子们的憨态逗笑……这一刻,空气中又弥漫着无尽的幸福味道。 我有时会突然感慨这充满温馨的一幕是那么的美好,在心中久久回响着,重现着,期待着。 年味还是热闹的。往年的惯例,初一上午,我们都会按照排行向长辈拜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人们在客厅里海阔天空的畅谈,在热情的祝福和关切的笑声中总结一年的辛酸,畅想来年的计划。但孩子们可不会安分,通常都会拿着烟花爆竹去田野里。这个时间庄稼早已收割,不用防火。我自然就成为他们的“领袖”,——给他们分发“弹药”。年纪小的玩摔炮;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可以拿起“窜天猴”,在他们的注视下点燃引线,“嗖——啪!”两声,一颗已经在空中炸开。小朋友们投来钦佩的目光。他们不知我心中却是紧张不已,我也是赶鸭子上架,我自小也没有动过烟火一类的物件,充满了敬畏。 现在,同辈们在慢慢成长,很少能够聚在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可这年味在我的心里不曾改变。虽亲人之间时常相隔甚远,可我们心却在一起,亲情的纽带从未冷漠松动。 年味在脑海里,暖暖的,回味无穷! 年味在心间里,甜甜的,悠然绵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