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上时不时报道的抑郁症新闻,或因此引发的悲剧,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多被提及; 当睡眠障碍、精力不足、记忆困难、易怒、厌世、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普遍; 当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的抑郁,变成大众所熟悉的字眼并被更多人所体验……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春日抑郁症? 进入春天,昼夜温差大,说变就变的天气使人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的感觉,情绪波动加大。当人的情绪变化得不到满足和宣泄,就容易烦躁空虚,从而引起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春天也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 在患抑郁症的群体中,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是需要家长和学校去重点关注的人群,尤其是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近期马上迎来开学季,孩子们扎堆开学,开启新学期。比如面临着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容易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就需要我们去关注。若作为父母,要有及时的情感支持;不应该情感漠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 脆弱、矫情、无病呻吟?TA们为什么会抑郁? 抑郁症不是弱者、懒惰、不爱学习的代名词。 如果仔细观察近期被报道的有关青少年抑郁症的新闻,不难发现,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初三、高三升学党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缺少了情感支持,很容易变得敏感自卑,消极处事。 ![]() 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被受到重点关注。而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明白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家长缺乏这种意识,认为只是让你读书,并没有让你做其他,为什么这样也会压力大。毫无疑问,关于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欠妥的。因为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可行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实在不敢恭维。尤其处在学业紧张的特殊时期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沮丧的情绪,但往往被人们看作是青春期的“逆反”和“逃避”,被当做懦弱无能的体现。甚至所有问题都会被一句“都是玩手机玩的”而搪塞而过。 长辈们会纳闷:不缺吃穿,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厚了,年轻人为什么会不知足?不知如何解释,但抑郁的痛苦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实打实的心理疾病。从情绪低沉到持续性的抑郁情绪再到抑郁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的发展,不无视孩子情绪上的毛病。青少年抑郁就发生在我们周围,不能被若无其事高高挂起。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我们能做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抑郁情绪?如何处理应对抑郁情绪?在神木本地,有什么有效渠道获得解决方案?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需要去留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不是因为得了精神病才会去做心理咨询,恰恰相反,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当发现孩子有情绪不好、不舒服,或者家长开导效果微乎其微的,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对于这些未成年人而言,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看见、承认并尊重他们的痛苦,正面对待消极情绪。 ![]() 千万别做孩子“不正常的坏情绪”的惊弓之鸟,平常心看待并解决极其重要。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关心和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持续性的情绪低落绝不是无病呻吟,抑郁情绪也不应该被忽视。如果老向孩子传递脆弱、承受能力差、矫情、无病呻吟的评论,那你就应该警示自己了。 除了家长的作用之外,各个学校也会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的相关讲座。学校也会专门配备心理咨询老师,以及心理咨询的课程等,学生如有相关精神需求,可前往咨询交流。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