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西部大开发陕西十年见证:一个“甜瓜大王”的嬗变

阅读数:1346  |   回复数:0
神木贴王 发表于 2010-8-4 08:32:0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西部大开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于2003年12月31日建成的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已成为古城一景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王警 摄   陕西巨变请您讲述   西部大开发十年,谁是陕西巨变的见证者?即日起,本报开通讲述热线029-88880000,寻找对陕西巨变感受最深的见证者。   开栏语   十年,对一个人,也许是褪去少年的青涩、渐渐长大****的一段青春岁月;十年,对一个家庭,也许是从贫困到富裕不断经历着挫折、也不断迎来收获的一部奋斗史;十年,对一个区域,也许就是从落后到迎头赶上、从闭塞迈向开放、从弱小变得强大的一次化蛹成蝶的蜕变……   1999年6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的江**同志在西安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十年过去了,一个个改变现状、着眼长远的建设项目崛起在西部的各个角落;十年过去了,一个个新农村、新经济开发区出现在西部各个城市;十年过去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数据悄然出现在各级**的报告中……   如今,站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起点上,我们有理由回望过去,整肃衣装,为新的迈进再做准备;我们有理由梳理过去,撷取经验,以激励后来者更好地前行。   一个“甜瓜大王”的十年嬗变   十年前,家住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的**并没有想到自己会靠种甜瓜发家致富;十年后的今天,当他家住上二层小楼,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时,他不得不感谢当初和甜瓜的“邂逅”。   其实,**的父亲就是个“瓜把式”,但种了半辈子,家里的生活并不见多大改变。**还记得父亲那时种的一种薄皮甜瓜叫“白兔娃”,这种甜瓜皮薄,不耐运输,不易储存,多种几亩就来不及卖,一半都坏在了地里。   2000年,**正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城打工还是子承父业,继续种植甜瓜。“这时候就听到很多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农业发展方面的支持,让我看到了搞农业的希望。”随后的一年,**就得到区农业局的扶持资金,选品种,建大棚,开始了自己的“甜瓜事业”。   2002年以来,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阎良区委、区**因势利导,在全区大力发展早春厚皮甜瓜种植产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种植户支持,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难挣钱的窘境,让这一产业迅速在农户中推广。到目前,阎良区早春甜瓜达5.86万亩,总产值近4亿元,成千上万户农户因这一产业受益。   如今,**家里买了小车,盖了小楼,过着让很多城里人也羡慕的日子。在今年4月举办的阎良区首届甜瓜瓜王大赛上,**还被授予“甜瓜大王”的称号,远近的乡亲都来向他讨教甜瓜种植技术。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从黄土绵延的陕北,到沃野千里的关中,再到山水秀美的陕南,处处都在上演着像**一家发生的变化。十年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64元增加到14129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456元增加到3438元,年均增长9%。   2008年,陕西编制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生中期财政预算,启动了民生八大工程,仅当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就达245亿多元,去年达到403.7亿元。“西部大开发十年,让省委、省**不断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思路。”在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代省长赵正永谈到西部大开发时也感慨颇多。   面对新的十年,省委、省**将发展的目标划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再翻一番;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偏上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面对新的十年,**也在筹划着自己的“甜瓜事业”:“种植规模再能扩大一倍,还想建两个智能化温室大棚,进一步提升甜瓜的技术含量。”本报记者 张小刚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