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结束,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足30天。通常来说,家有高考备考生的家庭,都会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日常。 学生们准备好了,家长们从心理和行动上也都准备好了吗? 依照往年的经验,总会有“好心办坏事”或者自己情绪处理不当,导致在学生备考期间过犹不及的家长们。 那么,在如此紧张又敏感的时候,究竟哪些细节才能真正科学地为孩子助力呢?今天,我们为家长们送上“备考锦囊”。 ![]() 不要迷信“健脑品”,注意劳逸结合 智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不可过分迷信和依赖营养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每天劝孩子抽出一点时间活动、锻炼,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益于健康。 不要保护过分 孩子要大考,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庭气氛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你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 不要关注过度 面临大考,孩子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 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 作为家长要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不要期望过高
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心里多一分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坦然面对高考,也有助于孩子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不要唠叨过多 家长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高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 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 考前和孩子相处时,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 1、为孩子填报志愿提前做些准备 填报志愿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高考。 家长提前多做准备,能为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家长可以在网上搜集关于志愿填报方面的信息,多参考所在地区、相关高考及各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志愿的考虑一定要将孩子的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既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也不要只顾个人兴趣,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2、和孩子谈谈对高考的认识 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紧张,帮助引导孩子对高考有个合理的认知。 高考确实很重要,要想考取一所理想的学校,就必须勇敢面对考验,合理规划时间、安排学习,放平心态,不要过度紧张。与此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在备考过程中,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心智的成熟、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将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确保良好沟通。 孩子压力大时可能会脾气不好,家长要“多听少说”,先聆听孩子的感受,去看到孩子的脆弱并真诚地接纳他的脆弱。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确认孩子的想法,邀请他一起理性思考和决策。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祝广大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奔向锦绣前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