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榆林:勇立潮头促转变

阅读数:1278  |   回复数:1
睡眠不足 发表于 2010-8-6 06:52:2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作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在经济大转型战略中,榆林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资源开发深度转化、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科教兴榆自主创新,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榆林特色的“转方式”之路,站到了创新、清洁、高效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七抓七促七突破”转变发展方式 统计显示,从2002年至2008年,榆林市GDP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2008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六项指标居全省第一。神木、靖边跻身全国百强县,府谷、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 “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快速,但榆林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榆林市委**李金柱告诉记者,“我们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着力打造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二届六次全会上,榆林市委明确提出“七抓七促七突破”。抓优化产业结构,促可持续发展,在加强自主创新上求突破;抓大企业投资,促大项目落地,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抓企业满负荷生产,促工业品产能释放,在开拓市场上求突破;抓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抓县域城镇化,促统筹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求突破;抓现代服务业,促三产发展,在旅游和物流业上求突破;抓“35186”工程,促南部六县振兴,在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 资源深度转化拉长产业链条 对遍地都是资源、原材料的榆林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点石成金”,走资源深度转化之路,走“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投资6000多万元,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攻克了用侏罗纪煤生产优质冶金型焦的世界技术难关。企业实施的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及其配套发电、水泥、甲醇、焦油深加工产业链的循环经济项目,完全实现“三废”零排放,每年节约原煤18万吨以上,降低电耗逾4000万千瓦时,减排废水44万立方米,全部生产环节做到“吃干榨净”。 能源资源的深度转化,使榆林摆脱单纯挖煤卖煤、采气输气、采盐卖盐的产业格局。“跟资源富集地区比的不是资源多,比的是谁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大,谁的产业链条拉得长,谁的产品附加值高。”榆林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0年5月开工奠基的循环利用兰炭尾气年产5万吨合成氨、20万吨碳铵项目,是由榆林环能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的第一个节能环保项目。项目利用焦化厂荒煤气为原料,解析气为燃料,驰放气氨氢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合成氨和碳铵。项目建成后,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示范效应显著,年可节约标煤9.7万吨,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14.03万吨,年可节约6000吨标准煤,年创利润3294.3万元。 在大漠草滩与黄土高原交接地,榆林成为投资者的目光聚焦地。随着神华、中石油、鲁能等国内30多家大型企业和陶氏化工、英美安格鲁等世界500强先后入驻榆林,一批甲醇、烯烃、煤间接液化等世界煤化工顶尖技术陆续落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金风破晓 发表于 2010-8-6 06:57:2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在金色的沙海边缘,丰富的能源资源点燃了榆林人的现实与梦想。在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的同时,榆林也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煤电一体化火电基地。2009年,榆林油气产出规模约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6%,煤炭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 同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榆林东方集团专用汽车、神木大同汽车等装备制造项目陆续投入生产,提升毛纺、皮革、服装等轻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粉条、红枣、海红果等食品工业。 “大风车”转出清洁能源 作为我省首台完成工程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国电定边繁食沟风电场一期工程首台机组日前吊装成功,结束了陕西省没有风电项目的历史。 随着山东鲁能靖边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建成,大唐、国电、华能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不久后,在塞上榆林,一排排白色“大风车”将在劲风的吹拂下不停旋转,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也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转变发展方式,榆林开始在煤、油之外发展别的足以支撑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能源、新能源、非能源产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靖边启动了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华电、国电、比亚迪5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建成了西京-榆林阳光1500吨单晶硅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该项目生产出第一批单晶硅棒,这是榆林传统能源城市向绿色可持续新能源城市转变的重大进展,项目整体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将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阳光能源产业基地。 神木建成了百万亩长柄扁桃基地,长柄扁桃食用油试生产项目已经投产。榆阳、定边、靖边的沙柳产业也初步形成规模。同时,神木、靖边、定边、府谷、横山5个县进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使榆林经济发展格局正在由“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加快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设立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培育发展房屋、信息、商务等中介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准。斥资1亿元,促使旅游业“破冰”。并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工业旅游为主体的观光和度假并重型旅游。利用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契机,打造空港经济圈。把空港区打造成榆林经济增长区、文化增值区,力争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榆林组建了两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了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引进了交通、招商、兴业、中信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新批小额贷款公司28家,保险机构扩增到24家。实行“绿色新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榆林炼油厂、神东电力等6家企业成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榆林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2%和4.2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058吨标煤。全市循环经济项目投资规模和项目数增幅均突破30%。 九万里风鹏正举,恰是扬帆济海时。昨天,榆林靠黑色的资源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今天,塞上榆林正在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求新的强市富民之路,并以崭新的姿态领跑全省经济发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