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在拼命工作 可就是提不起精神 一动脑就感觉累 只想躺下放空自己 “肯定是因为太懒了!”这还真不是懒!也不是因为意志力薄弱而是因为身体的"隐性疲劳"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开来疲惫 是身体“缺电”了 “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疲劳是实际中的损耗,疲劳感则是大脑感知并传达到意识层面上的信号。 人体在24小时内都处于“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疲劳就相当于正在消耗“电量”,消耗得越多,就越疲劳。疲劳感则是提醒你身体内的“电量”还有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当电量跌入临界点,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提醒该进入“省电模式”并及时充能。 ![]() 怎样判断 自己有没有“隐性疲劳”? 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它同样会发出预警信号,了解并识别“隐性疲劳”的预警信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身体陷入崩溃。1经常脑雾,难以专注 “脑雾”状态:感到大脑反应迟缓、思考卡顿、记忆掉线、注意脱轨,仿佛大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中,就像进了水又像抹了糊一般。 脑雾和隐性疲劳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能互为表现,即脑雾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外在体现;同时,它们也可能互为诱因。2烦躁不安,容易厌烦 “烦躁不安”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典型表现。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不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 同时,“容易厌烦”也是隐性疲劳的一个常见症状。由于大脑功能受到疲劳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变得容易对事物失去耐心和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变得无趣和令人厌烦。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 3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中途入睡”现象: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如看电视、坐地铁等,会不自觉地入睡,甚至在醒来后发现已经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几集节目。 这种“中途入睡”的现象,可能是大脑在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强制休息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它可能意味着你的睡眠质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半夜起床:经常在半夜醒来,并且不是因为需要上厕所或其他生理原因。累到极致反而睡不着,疲劳到极致往往睡不好。这种情况通常与睡眠障碍有关,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积累的疲劳导致的睡眠周期紊乱。 ![]() 4口臭体臭,疱疹长痘 当身体陷入隐性疲劳时,代谢水平可能会显著降低: 导致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进而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具有臭味的气体,从而引发口臭。 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完全。这些未被完全代谢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积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内的具有臭味的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与皮肤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体臭。 导致身体状态持续下滑,免疫也将显著降低,身体的炎症就会慢慢多起来。比如,出现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口唇等部位形成由疱疹病毒导致的水疱。 ![]() 隐性疲劳 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想要根治“隐性疲劳”,需要身体的“充能”与“耗能”保持正相关: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能够及时跟上,以保证大脑对疲劳保持敏感。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疲劳恢复的不二法门,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降低耗能:保持“松弛感” 在无法保证高效“充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耗能”变得尤为关键。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既耗能又损伤自己。 因此,适当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偷懒”,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力。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说的“摸鱼”,并不是指逃避工作或责任:抽空打游戏、刷视频,这些只会累积你的疲惫。 真正有效的“摸鱼”,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情,比如站一站活动活动身体,看一看窗外的景色,甚至是去“撸猫”“撸狗”。而“偷懒”,则是在你感到“厌烦”的时候,及时转移目标,适时转换心情。 来源:科普中国、邵逸夫医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