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目无亲的他乡,如果意外遇困,您该怎样救助? 在神木,流浪及生活无着落的人们,到救助站后,会得到哪些照顾? 11月25日,笔者前往神木县救助管理站“一探究竟”。据救助管理站站长丁振平介绍,自今年三月24小时救助热线开通以来已投入90多万元救助了989人。 采访时笔者在县救助管理站看到了一沓厚厚的身份证复印件,湖北、四川、宁夏等全国各地的都有。经询问得知,那是自24小时救助热线开通以来,救助过的携带身份证人员的留档。笔者随手拿出一张,工作人员王波介绍,这个叫苟威的90后,来神木找自己亲戚合伙打工,来到神木后却一直联系不上亲戚,随身携带的钱也花光了,最后通过拨打救助热线来到救助站。工作人员接到救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苟威的亲戚,无法联系。最后救助站工作人员给苟威买了一张直达家乡的火车票。王波笑着说,遇到知道自己家乡是哪里的还可以让他自己乘车回去,遇到不知道自己身份和家乡的比较复杂。 随后,王波向笔者详细介绍了救助站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接到救助电话后会第一时间寻找救助者,然后询问是否有身份证、是否知道自己的住所或者家乡等,如遇到无法识别身份的救助者则先送到福利院,之后联系公安局,通过公安系统识别救助者的身份、寻找救助者的家乡,最后由救助站租车并护送救助者返回家乡。王波说,自己今年已经走过四川、湖北、张家界等地,附近的佳县、宁夏更是去了好几趟。 据介绍,救助站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即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者得到救助后,救助站需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提供流浪乞讨人员站内突发急病救治费和帮助其返家费,同时给予流浪乞讨人员日常管理并提供其他救助服务。 神木救助管理站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主动上街巡查、设置求助热线”的工作方式为主。目前,神木救助站有1辆救助车。除了白天上街巡查外,每周安排夜间上街巡查四五次。如果遇到雨雪、降温等天气,随时上街巡查流浪人员。 救助原则为“托底线、救急难”,以排查重点区域、主要街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排查盲区,加大巡查和救助保护力度,重点做好夜间巡视救助。对寻亲不遇、务工不着、讨薪无望、离家出走等遇到困难的人员,按实际需求进行分类救助;对愿意回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接回救助,对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要耐心细致地说服劝导,积极争取其接受救助,对经劝导仍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御寒衣物、食品和详细的求助联系方式,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要及时安排护送救助,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遵循“先救治后甄别救助”的原则,积极有效实施救助,切实做到发现一人救助一人,以确保不出现饿死、冻死流浪乞讨人员情况,最大限度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目前,今冬明春寒冷天气救助工作启动,救助站已经购置了御寒衣物、食品及常用药品等物资,救助车辆24小时值班。如发现有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请拨24小时救助热线0912—8328661! 来源:神木文明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