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杨二村的潘姨牙痛,来到村卫生站。她交了1元挂号费,乡医给她做了检查,诊断是牙龈炎,开了三天的药还要打两针。潘姨还交了1元注射费,打了针。看这次病,潘姨就花了两元钱。据了解,杨二村是花都区在农村实行“1元钱看病”的首批试点。花都区规定,除了挂号费,门诊报销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免费供应,打针只需再出1元注射费(3月6日《长江商报》)。 陕西神木县开国内先河,提前实现全民医保,吃“免费医疗”的螃蟹。此举受到了公众普遍欢迎,有识之士纷纷建言献策,建议复制神木医疗模式。广东省卫生厅廖新波副厅长联系广东的财力实际,提出广东全省用400亿元能复制神木医改模式,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如今,广州花都区率先在广东试点“1元钱看病”模式。农民只花1元挂号费,免费拿药,只花1元注射费,免费打针。花都““1元钱看病”模式如果推广开来,并不亚于神木模式。 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推出之初,我也曾表示过担忧:比如,在“免费医疗”的激励下,医生和患者过度占用医疗资源,影响其他患者利益,财政入不敷出,怎么办?再比如,**如何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免费医疗服务质量,等等。在免费医疗的诱惑下,尽管神木曾出现患者住院井喷的局面。但是当地**已经预见到了病床爆满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县免费医疗政策已经步入正轨,并未出现财政负担难以为继的局面。实际上,一年来,神木每人免费医疗花销是330元,完全在**的财力范围之内。 不仅富裕的广州郊区花都拥有试点“1元钱看病”医疗模式的财力,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照神木模式推广,“大概五分之一的县都可以做起来”。原民政部官员王振耀也算过一笔账,全国都按照神木的标准实行免费医疗的话,4300亿就可以实现了——而在每年7万亿的财政收入下,这只能说明“有了钱不会花”。要我说,地方**不是“有钱不会花”,而是宁愿把钱花在形象工程、“**消费”上面,也不愿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医疗卫生事业。从神木模式与花都模式来看,医疗投入不足关键不是差钱,而是差观念、差决心。尽管好多地方不具备神木那样的煤炭资源,也不具备花都那样的经济实力,但是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人均330元的医疗“蛋糕”,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医疗事业如此,其他公益事业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东莞石排镇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免费教育模式。再比如,经济并不发达的宁夏首创高龄老人津贴,广西防城港率先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海南贫困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实行免费学前教育。陕西神木、吴起实行15年免费教育,陕西府谷、镇坪实行12年免费教育,都体现了地方**的公共财政情怀。 虽说“1元钱看病”模式增加了**财政支出,但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回归医疗公益本质,一直是公众心目中的期待。**为方便民众病,承担医疗费用支出,就是这种公益功能的体现。**以免费医疗赢得民众对**的信任,实际上是树立**公信形象,实现**与民众利益双赢局面的良好契机。免费医疗支出的实际上是一笔公益成本。可以体现地方**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担当。如果在推广神木模式、花都模式的同时,参照香港医疗经验,把医院做成公益事业。统筹辖区医疗资源,打消医院创收念头,还有利于挤出医疗产品的暴利空间,少地方医疗投入压力。 神木免费医疗模式也好,花都“1元钱看病” 模式也罢,欠发达地区复制起来可能“心有余力不足”。有的地方即使经济实力雄厚,也未必拥有这样的勇气与责任担当。但是部分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先行先试。推而广之,其他地方即使不能大手笔复制神木经验、花都模式,也可以探索廉价医疗模式。不让民众继续忍受看病贵的困扰。(南方网编辑:东雪)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