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国公安部、卫计委、食药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决定从今年3月1日开始,把“卡芬太尼”以及其他三种也被用作毒品的“芬太尼”类物质(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都列入严管对象。 也许你不知道,这是一种毒性比**还要强大5000倍,仅仅20微克就能让人死亡,而1公斤的计量更可以杀死一整个国家人口的恐怖毒品,所以一些恐怖组织甚至打算用其来制作“生化武器”。 你可能要说,关我什么事?我朝九晚五,不会有接触毒品的可能,也没有毒品的烦恼。 可是我们需要告诉你的是,有些毒品,说出来,可能你要惊讶一会儿了。 来看看:果冻、奶茶、咖啡粉、小灌饮料…… 以上这些披着常见食品外衣的有可能是新型毒品,新型毒品迷惑性强,易伪装成各种常见食品,你真的需要提高防范意识。 伪装成“果冻” 有不同颜色和口味为了让毒品更具有迷惑性,涉毒犯罪团伙往往将毒品的包装变换一些花样。 重庆海关曾破获一起新型毒品“果冻”走私案。重庆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在对入境包裹进行X光查验时,发现一件来自加拿大的包裹图像异常,海关人员对可疑包裹进行了人工开包检查,发现包裹里是脱水状的干叶子。后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确定,确认干叶子为毒品大麻,共448.5克。海关缉私部门立即联手当地警方对该案开展侦破工作,办案人员装扮成快递员,与收件人取得了联系。犯罪嫌疑人签收包裹之后,办案人员立即将其抓获。在公寓的床头柜的抽屉内,办案人员搜出了一袋果冻状的物品,共计有55个,有4种颜色。 ![]() 这些果冻状物品与市售食用果冻大小及形状基本相同,外包装上有一些小三角等标记。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标记用来区分口味和成分,比如是含有大麻还是含有**。犯罪嫌疑人供述,这批果冻以两百元一颗的价格对外销售,每一个果冻的致幻效果能够持续二十四小时左右。因为它的价格较低,形势比较新颖,致幻作用比较长,在某些娱乐场所已经逐渐兴起。 “奶茶”新型毒品不易分辨 口味与奶茶相似![]() 警方展示的毒品不少看上去与奶茶、咖啡类似。 据警方介绍,“奶茶”新型毒品的味道非常香,如果冲进饮料里面喝,完全感觉不出是毒品。新型毒品“奶茶粉”呈白色粉末状,用条状奶茶袋包装,主要成分是**、MDMA等多种成分,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如果大家遇到一种看似奶茶,包装上标明“玫瑰奶茶”、“桂花奶茶”等标识的饮品,一定要多留心。这种“奶茶”外观与普通小包装普通奶茶无异,但仔细观看,这些“奶茶”制作粗糙,上面没有基本成分和食用方法的说明。用手指捻摸,发现里面是均匀细致的粉末,而不是普通的茶叶,打开一包闻一下,有甜甜的味道。 一般情况,这种奶茶粉一般会出现在歌舞娱乐休闲场所里,所以大家在放松娱乐的时候,如果有人突然拿出奶茶包冲调并且要你喝下,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问个明白,以免误入歧途,遗憾终身。 除了“奶茶”,咖啡粉、小灌饮料也可疑![]() 福建宁德边防支队缴获的毒品“K粉” 除了“奶茶”,市面上还有外表酷似咖啡粉、小灌装饮料等“饮料”形式的新型毒品。这些“饮料”往往混合了**、K粉、**等多种成分,毒性大,成瘾性强,还有一些含有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实验室药品”,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滥用新型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质,会对吸食者身体和精神系统产生损害,还可以直接对吸食者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产生作用,会在滥用者脑中形成奇幻景象,并促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异常荒诞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继鸦片、**与**、**等之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2015年10月1日,中国将其定义为毒品(国家禁毒办:增列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成瘾性小?这是认识误区![]() 警方展示收缴到的吸食新型毒品的工具 毒品的危害有多大,无需赘言,但当下一些新型毒品却越来越隐蔽。新型毒品到底是什么?其成瘾性小的说法是真的吗? “社会上新型合成毒品成瘾性小的说法是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新型合成毒品具有“急性强化效应”,在临床上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滥用者第一次滥用新型毒品往往就能体验到‘特殊的精神效应’,从而成瘾并一发不能收。”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民教授说。 刘志民教授介绍,新型毒品并不是医学术语,从毒品种类上看,此类毒品是以化学合成来源和列入精神药品管制为主的一大类具有成瘾性的违禁毒品,其中也包括一些可供医疗使用的管制药品。我们称之为新型毒品的在国际上又叫合成毒品。这些毒品,如**,多是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毒品,目前已成为第一大类被滥用的毒品种类。 小心!以下都是毒品:![]() ![]() ![]() ![]() ![]() ![]() ![]() ![]() 还有这个: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