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恋恋笔记本 于 2021-11-2 10:12 编辑 欠190万元不还,被执行人躲了两年,法官也找了两年,但始终不见人影。近期,办了两年的难案出现转机,得益于榆阳法院发布的执行悬赏公告显了成效。 2018年1月,申请执行人榆林市某农场与被执行人张某某因租赁合同纠纷诉至榆阳法院。榆阳法院依法审理并判决,被执行人支付申请执行人租赁费280万元。被执行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向榆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在办案法官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当日一次性履行了41万元,剩余执行款按期履行。之后时间里,被执行人陆续支付了49万元。 然而到2019年,被执行人开始怠于履行法定义务,并玩起了“失踪”,办案法官多番努力也联系不到对方。办案法官通过线上线下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发现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已被多家法院保全、查扣、冻结,再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也未能提供任何有效线索,案件执行陷入困境。 为促使被执行人主动现身还款,办案法官依法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将其信息提交至公安情报平台实行网上布控,但让人可愤的是,通过多方布控查找,被执行人还是迟迟不“现身”。 今年9月,榆阳法院通过官方微信、今日头条客户端对该案发布了执行悬赏公告,意图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舆论的优势来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10月26日,一案外人提供线索称,被执行人目前正现身于榆阳区东沙一古玩市场,执行干警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对线索予以核实,最终锁定古玩市场院内的一男子确为本案被执行人后,一举将其控制并带回法院。 通过办案法官耐心释法,被执行人意识到这次再也“赖”不掉了,最终与申请执行人再度达成和解协议,当日现场履行65万元,承诺下剩125万元将于一个月时间内履行完毕。 因给法院提供的线索,经调查属实并执行到位,榆阳法院给予举报人2万元奖励,并对其身份及举报线索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执行悬赏作为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的重要“补缺”,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鼓励知情人举报“老赖”的住所、财产等信息,使得法院执行有抓手,让“老赖”无处遁形。今年以来,榆阳法院通过发布悬赏公告 期共 人,对“老赖”开展围追堵截,织密打击“老赖”的法网,迫使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相关义务。 来源:腾讯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