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禁牧6年,陕北部分禁牧区应适度放牧

阅读数:1576  |   回复数:0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09-6-2 09:06:2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放牧与生态,在禁牧政策下,被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草畜和生态专家看来,放牧与生态,本是一对和谐体,而非天生矛盾。

  在陕北全境禁牧6年之际,连曾经强烈主张完全封禁的专家们也开始考虑适当放牧。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前所长李锐,这位1999年参与协助朱熔基总理正式提出退耕还林16字方针的著名专家,认为目前可以因地制宜适度放牧:“从自然规律讲,植物越砍越旺,老不吃它,用它,反而会老化。因此,草畜转换(即容许牛羊吃草)不仅仅是羊的需要,对牧草、灌木也有好处。只要管理得当,放牧与生态可以实现互相利用的和谐,而不再是矛盾。“

  记者所见印证了李锐的观点。5月上旬,陕北大地已经绿色葱茏,但在记者所到的许多禁牧“彻底”的地方,前些年的枯草整片整片干枯着厚厚地罩在地上,看不见底下的新草。当地农民说:连年得不到利用,草被浪费了,而且压在上面影响新草的生长。

  榆林市治沙所的实践也证明了李锐的观点。榆林治沙研究所工程师石长春告诉记者:由于得不到放牧和利用,一些地方的草枯死后堆积很厚,造成林地防火形势严峻。“从道理上讲,羊适当地踩踩,吃些草,对沙地的植被和森林防火都有好处,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握,一旦过度,又会造成破坏,“因此该所不敢把此作为政策导向提出来。

  5月6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采访了已经在陕北负责了多年水土保持实验的副所长刘国彬博士。刘国彬认为,封山禁牧 6年了,现在搞放牧实验,走向合理放牧,正当其时。

  “榆林风沙区、延安丘陵区,过去对土地利用不合理,过栽过牧,造成草场、土地退化。在植被破坏严重的背景下,颁布禁牧令,让植被恢复是必要的“,刘国彬说,“封山禁牧效果很好,但是影响畜牧业,养羊是当地传统产业,禁牧到一定程度,应该把政策适当调整。“

  “继续全禁并不合适。舍饲砍草养羊,从劳动效率和草的质量讲,都不好。舍饲养羊,不利于畜牧业发展。应该搞舍饲和放牧结合。**应做的是,根据每县每乡情况,以草定畜,进行总量控制,合理轮牧。“刘国彬强调,封育起来的天然荒坡草地,纯粹不利用,不让羊吃,不仅是资源浪费,对植被也不利。

  刘国彬说,陕北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因此榆林、延安政策相同恐怕不妥,“就是榆林内部,政策也不应该相同,整个陕北‘一刀切’更不适当。“

  李锐认为,一些植被较好的地方,在夏秋两季,放牧问题不大。舍饲加轮牧,在时间上的区分也很重要:冬天绝对不要在草场放牧,因为羊不仅吃,蹄子踩的破坏也很大。春天青草萌发之际也不要放牧。

  刘国彬认为,收割后的茬地放羊,对生态没影响。林学教授王得祥也认为,待翻的茬地完全可以放牧,考虑到许多农居附近都有茬地,可以把茬地作为冬天、早春的“缓冲带”。

  专家们对植被恢复后重新启动的养羊业充满信心。刘国彬说:以前过度放牧的情况下可能10亩草地养一只羊,现在三四亩草地养一只羊没问题。只要**引导得当,陕北的羊产业重上台阶完全可能。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