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黄河沿北、东、南流经197公里,与呼市、山西、陕西隔河相望,有“鸡鸣三省”之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故乡。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辖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2个工业园区,共159个嘎查村、28个社区,常住人口37.18万人。 作为全国产煤大县,近年来准格尔旗在煤炭等资源的转化利用上不断创新,“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战略让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从一煤独大到一二三产全面发展。2015年全旗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2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4.2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4.3亿元。经济结构比例为0.84:59.96:39.2。人均GDP由上年的298790增加到298996元。2016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前三季度,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988元、10436元。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旗县城、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5年,准格尔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6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12位。 神木与准旗地缘相邻、人文相近,特别是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历程趋同,都是全国资源成长型城市,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旗县,是陕蒙两省(区)重要的县(旗)域经济增长极。 但是近年来两地差距有所拉大,尤其是综合实力等方面准旗走在了前列。从总量指标来看,2012年,神木与准旗GDP同时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神木(1003.9亿元)多出准旗(1000.4亿元)3.5亿元。此后准旗经济总量一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而神木县却滑出千亿元。2015年,准旗GDP(1107亿元)超出神木(817亿元)290亿元,人均GDP(298996元)是神木(177949元)的1.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神木占准旗的50%;地方财政收入神木占准旗的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神木占准旗的4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神木占准旗的7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神木占准旗的83.3%。从发展速度上看,“十二五”以来,虽然两地都受到煤炭等能源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但准旗五年的平均增速(10.5%)仍然要高于神木(6.2%)4.3个百分点,固投、财政、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速准旗也均高于神木。从经济结构上看,准旗第三产业占比为39.2%,高出我县8.6个百分点,这也是准旗经济总量高于神木的主要“支撑点”。 ★ 精深加工夯实发展后劲 ★ 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近两三年来,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使众多主产区经济形势低迷,但准格尔旗提早谋划、先行一步,加快进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初步形成了资源型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产业集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立足煤炭产业寻求转型突破是准格尔旗根据当地实际提出的转型路径。 除了建设煤化工产业园、提升煤炭资源附加值,准格尔旗还特别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当地及时抓住准格尔至天津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发展高水平火电,加快构筑“高铝煤炭—火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产品加工”产业链,全力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提出了“定点燃烧、定点储存、定点转化、综合利用”的运行模式,集中布局高铝煤定点燃烧机组(自备电厂),就地从燃烧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同时,利用自备电厂富余电量联产电解铝和相关副产品及铝加工等下游产业,形成“高铝煤炭—电—灰—铝—副产品”一体化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实现高铝煤炭资源全部就地转化利用。 ★ 多元产业改变“一煤独大” ★ 面对日渐凸显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准格尔旗努力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积极发展多元产业,打响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硬仗。 准格尔旗煤系高岭土、煤矸石储量非常可观。近年来,当地加强地质勘查与应用开发试验基础研究,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高岭土加工生产及陶瓷为主的煤系高岭土、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该旗还不断引进和培植大型高岭土生产加工及配套服务企业,以伊东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蒙西年产50万吨高岭土项目和天之骄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为依托,构建采矿、原料深加工以及相关制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加工、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煤系高岭土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树立准格尔高岭土产业品牌。同时,还利用当地电价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并加快承接沿海陶瓷产业转移。 在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非煤产业的同时,准格尔旗还积极向特色文化旅游业拓展。准格尔旗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独特,蒙汉文化在这里水**融,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漫瀚调艺术和民俗文化;在准格尔旗既有黄河大峡谷和千年油松王这样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也有别具风光的砒砂岩和黑圪崂湾沙漠,还有极具历史人文价值的准格尔召庙和阿贵庙,具有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的优势。目前,准格尔旗正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集中精力打造黄河峡谷旅游经济区,打响集自然、历史、宗教、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建成4个国家4A级景区,扶持建设标准农牧渔家乐123户,建成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5个、乡村游客中心19个。2016年前三季度接待旅游人数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196亿元。 准格尔旗还充分发挥毗邻黄河和呼包鄂消费市场的双重优势,大力发展小杂粮、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和生猪、肉羊、奶牛、水产等规模化养殖业,培育壮大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全力打造沿黄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 ★ 现代服务业创造增长新亮点 ★ 近年来,准格尔旗抓住扩大内需的历史新机遇,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从源头上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拉动消费产业,像抓二产一样抓服务业发展,像支持重大工业项目一样支持服务业项目落地,像建设工业园区一样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尽快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准格尔旗新的支柱产业。 准格尔旗把发展煤炭物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主动加强与港口和铁路运营业主的协作,联手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加快实现准旗煤炭就地配比到站、直接销售到户,最大限度挖掘煤炭流通效益,提升地区煤炭产业竞争力。 在大力引进外地金融机构的同时,准格尔旗还积极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的增资扩股,加快准煤信用联社改制商业银行步伐。至2015年末,全旗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0家,各类营业网点100个。同时,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本地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探索建立煤炭、煤化工等产品的交易市场,打造资本市场“准格尔板块”。 |
1483089530224.jpg (316.03 KB, 下载次数: 716)
1483089530863.jpg (267.42 KB, 下载次数: 684)
1483089531543.jpg (423.54 KB, 下载次数: 68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