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线---------------------------- PS: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麻谷节”,相传在神农时代,我国就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了,但那时的农作物只有麻子和谷子,所以在七月中旬麻谷成熟之际,会请求神灵保佑多打粮。渐渐地,祭祀麻谷成为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象征。在这果熟之时,人们用新麦磨面,仿麻谷之形,捏出胖乎乎的麻谷神,将其拴于庄稼地里,进行祭祀。这是捏面人的最初来源。也有传说在很久以前,民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灾,那瘟神在人间打算要人间一半人的命才肯罢休。真武祖师为了救人,化身一妇人到民间教人们捏吃面人消灾,瘟神在人间见到一片人吃人的惨状,信以为真就不再伤害人了。人们才得以摆脱这场瘟灾。此后每到七月十五,人们使用此象征性死亡来消解生命的灾难。 神木面花作为丰收和庆祝丰收的象征,包含着人们对土地的期望和对庄稼的祈祷,包含着对于天灾人祸的深刻体验,它不只体现了祭祀神灵和祖先,趋逐鬼魂,护佑儿孙和亲朋的美好祈愿,更成为这片土地上广大妇女展示才艺的一项重要精神活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
![]() ![]() ![]() ![]()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参赛作品,是不是很棒呢,既然去了,小编也不能白白跑一趟吧,所以就自己也露一手了。看看小编的鸳鸯吧! ![]() --------------------------------------------分割线---------------------------------- PS: 主要价值 神木面花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它不只具有祭祀和亲朋互赠等实用价值,它承载着陕北的人文历史和这片土块上人类生存的精神信息,是研究陕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美学、科研价值。 技艺方法 捏制面花除了白面和水,需要的工具有案板、碗、碱、刀、锥、剪、梳子、竹筷、火柴棍、食用色素和做眼睛用的红花椒籽、高梁杆等简单道具。 技艺方法 ①醒面:掌握好和面的水温,入碱要均匀,将和好的面放入粗瓷盆里发酵,就叫醒面。 ②揉面:揉面要看面的干湿度适量加入干面,要反复推、压、搓、揉,要看到面团表面光洁,不能有裂纹和面褶,这样才能使面有筋道,可塑性强,蒸熟后面花表面不起泡、没沙眼,不易干裂破损,而且色泽鲜亮、口感好。 ③捏制面人:捏面人很有讲究,凡是怀孕、有病、作风不好的女人不作面花。制作面人时,先将面分成几块。按心意确定了面花的比例,然后分别再将每块面揉一遍,大形做成后,用剪刀剪出手和脚,然后把眼籽粘上去,面花做好后不能放置过于通风的地方,否则会裂开。 ④蒸面花:面花入锅后,盖好锅盖,锅烧热后约二十分左右,面花便蒸熟了,从锅里拿出来后,分别用筷子醮上红点。 ⑤晒面花:在太阳好的天气里,把面花摆在簸箩上,翻晒到全干。这样存放很长时间不会霉坏,不会变味 。 神木面花的保护计划 资金投入情况: 县上已经投入10万元资金,开始了非遗普查工作。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县上成立了非遗文化普查保护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成立了神木县非遗文化的普查管理。县政府已把面花列入重点项目对待,并进行了全县范围内的广泛征集、展示和保护。县上举办了神木面人大赛,并把获奖的面花作品进行了长期的陈列、展览。组织面花艺人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产品制作,为打入市场而进行了销售和宣传。 保护内容: 对有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给予关照,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同时要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的培养,注重在青少年中形成传习自觉。并举办面花大赛和培训活动,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要利用书报、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面花技艺更加深入人心。 依据说明及其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20万元,县上配套资金5万元,用于建档、图片、影相、数据的制作、建立和设备的完善以及艺人的补贴和艺人的传承培训。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