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青歌赛开赛以来,不少观众发现很多选手都不是第一次参加青歌赛了,2、3届的常见,5、6届的也有,而这些“钉子户”们也成为热议的焦点。一个人能参加多少届青歌赛?他们为什么要多次参赛?那个“金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种精神叫坚持 原则上来说,从18岁至35岁,一个歌手最多可以参加9届青歌赛。青年歌唱家王丽达2010年夺冠时已是第四次站上青歌赛的舞台。此前,她曾两次拿到青歌赛银奖、开过演唱会、出过个人专辑也上过春晚,有人说,她成名已久,为何还对这个舞台如此执着。王丽达说:“参赛前也犹豫过,很多朋友劝我‘守住银奖’就好。但就像所有运动员都渴望奥运会金牌一样,我相信很多年轻歌唱演员都有‘青歌赛金奖情结’。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坚持,为的是让自己不留遗憾。” 在青歌赛30年的历史上,选手重复参赛的现象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相反,从1986年的第二届开始,便几乎每届都有重复参赛最终获奖的选手,阎维文参赛两届获得金奖,刘斌参赛四届获得金奖,王宏伟参赛三届获得金奖。30年来,青歌赛的舞台上走出众多家喻户晓、广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无论是一战成名还是坚持多届,成功的方式有许多种,而青歌赛一直以来也都是公平、公正地面对每位喜爱这方舞台的年轻歌者。毕竟,在梦想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王丽达 雷佳 有种执着叫勇气 在青歌赛“钉子户”大军中,有人坚持多年终于圆梦,也有人执着数载却始终未能收获最理想的成绩。 青年歌手陈笠笠2006年第二次参加青歌赛时便斩获银奖,而当她随后的两届再次参赛时,却都未能超过银奖的最好成绩。陈永峰从第八届到第十三届连续参加了6届青歌赛,而最好成绩也只有2006年的铜奖。钟丽燕第十一届首次参赛获得优秀奖,从第十二届到第十四届三度冲金却均仅收获铜奖。在本届大赛已经出场的选手中,吴李红参加过5届、陆川参加过6届,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总分都没能进入各唱法小组前三,未能晋级。 青歌赛作为公平、公正的专业声乐比赛,最关注的还是选手当下的演唱水平。青歌赛的赛场上强手如林、不容一点失误,对选手来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从20出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唱到30多岁即将超龄,我们对这些“老将”不能不心生敬佩,不仅为他们十年如一守住的恒心,更为了这份不断面对压力的勇气。 有种经历叫成长 第十五届青歌赛决赛第一赛期赛程过半,两周的比赛直播中,“90后”选手们的集体登场十分引人注目。参赛的60组选手里就有7名“90后”新秀,但很遗憾这7名选手均未能进入各唱法前三名。对此,“90后”新秀们一致表示,自己非常珍惜这次参赛机会,评委老师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能得他们点评、指导是很难得的机会,而且本次大赛还采用交响乐团现场伴奏,自己从比赛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这次没能晋级,但下次还会再来。 青歌赛作为专业、权威的声乐比赛,为选手提供了历练和成长的舞台。严当当、刘和刚、吴娜、常思思、姚贝娜、曹芙嘉、王丽达、张海庆、陈苏威、钟丽燕……在青歌赛的舞台上,我们看着一批批选手从最初略显青涩的学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成熟歌手。在这里,选手们收获的不仅是关注,更是在演唱技巧、舞台经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成长。而这也正是青歌赛之所以能吸引选手们一次次参赛的“魔力”所在。 钟丽燕 刘斌 有种梦想叫未来 30年来,青歌赛的舞台上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诚然,青歌赛不是实现音乐梦想的唯一舞台,但就“钉子户”而言,青歌赛之所以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奖项之外的收获才是根本。掌声、鲜花、观众的喜爱、物质奖励往往不是选手的参赛初衷,因为站在青歌赛舞台上的那一刻,是选手检验自己的最佳时机。有梦想的歌者值得尊敬,祝愿所有的青歌赛参赛选手都能在追逐音乐梦想的路上越走越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