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恋恋笔记本 于 2020-4-27 16:25 编辑 原创 小城木木 小城神木 有一个话题,我想聊一聊。 在理科班,我有一个同学,家庭环境非常一般,他努力向学,保持年级前100名不动摇,后读大学,考事业单位,终于实现了衣锦还乡的梦想,有了份体面的职务,脱离了农民的身份,贷款买房,一辆经济适用车。 在文科班,我也有一个同学,家庭环境不知,长期不思进取停留在倒数的位置不动摇,数学更是一塌糊涂,高考应该没有达到大专线,去向不明许多年。两套全款房子,车子不知道。 但是如今,我的这两个同学却身处差不多的岗位,甚至后者的升迁之路比前者更有希望。 初中的时候,一个比较要好的男同学,颜值高,成绩低,初中毕业那年,他痛定思痛之后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果断去当兵。一去十年之久,把青春献给了绿色军营。我结婚那年才退役,等了几年才去了一个县城的公安局。 高中文科班,一个不太熟的男同学,据说是小县城的某二代,聪明狡黠,调皮捣蛋。但凡老师心情不好要骂人,他总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上大学后断了联系,后听说他早已成了某系统的有为青年兼风云人物。 我们总是啧啧啧地欣赏前者的拼搏精神,却更啊啊啊地羡慕和向往后者。 扪心自问,谁不想过不用拼的生活?谁不想拥有伸手既得的灿烂人生呢? 知乎上有人问:人和人的差距的根源是什么?有个回答里面提到:最根本的差距,就是你的祖上、别人的祖上之间的差距。 你看,多么痛的领悟。 假如人生是一条跑道,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跑道上的参赛者。 有爹可拼的人,在学习、就业甚至是生活上,就有顺风车可搭,甚至有专车可乘,当然,也少不了个别开直升机的,他们总是能轻而易举就遥遥领先。 无爹可拼的人,则在各方面都处于相对的劣势,要靠着自己的双腿去一步步丈量脚下的路面。能力强的可以跑起来,能力一般的则慢慢走,身怀轻功的或可一飞冲天,但那是凤毛麟角。 我记得之前刷知乎,半夜笑出声。有个小姐姐说,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宿舍写作业,室友则躺在床上刷手机。晚上的时候,室友感到内疚也想写作业,但是又自言自语:我又有房,又有车,你啥都没有,要不我先等你10年,等你和我一样的时候再努力。于是她顶着一万点暴击愈加努力,可谓卧薪尝胆。 10年后,她发现室友每个月收的房租都要比她的工资高很多…… 拼爹,说白了拼的是家庭。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实。 试问,有哪个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自己家人有门路而不用的?又有哪些爹有本事而不为自己子女谋福利操心的?!假如关系摆在那里,你用还是不用?就像一个全款三室两厅摆在你面前,你要还是不要? BBC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可这背后,又何尝不是一场来自于“爹”的较量。 有人觉得这不公平,曾经我也这么觉得,可是这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就拿我们神木的矿区小镇来说,谁都羡慕他们的红利,却没人再往前推几代,他们的祖祖辈辈曾在那片土地上吃过多少苦?那片农作物生长困难的土地曾让多少人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现在的红利,也不过是祖祖辈辈的坚守换来的。 还有我们总说的某二代,轻轻松松一降生,金汤勺已经送到了嘴边,贵族学校,安排!房车,安排!出国留学,安排!家产,安排!可那也是他们的一代、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用命拼出来的今时今日。 我们要用自己一代人的努力去与人家几代人的根基去比较的话,当然处于劣势,但是这真没什么不公平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假如不努力的话,我理科班的那个好朋友,或许今天还在遥远的城市中流浪,或许已经在农村结婚生子。 假如不努力的话,我的那个初中同学,或许还在修车铺打工,也或许在小镇上有了自己的维修铺。 假如不努力的话,我说不定就嫁给了那个初中同学,当起了小镇修车铺的老板娘(我说我曾经那么努力就是为了嫁给李老师,你信不信,哈哈哈)…… 假如不努力的话,我们可能连与别人平起平坐的资格也没有。 我们昼夜不停地努力,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就是为了追上别人乘坐的车子。 说的庸俗点,是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勉为其难成为一个二代,至少比自己轻松。 说的高尚点,为了成就自我,像哪吒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果没有爹可拼,那就用命去拼。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回报或远或近,即使此时此刻在你身上难以体现,但是你的下一代一定受益匪浅。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