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每日话题] 【记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我的老师马勋

阅读数:5856  |   回复数:19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9-9-6 11:34: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陕北 于 2019-9-6 11:39 编辑

《我的老师马勋》
马勋是我的初中老师,也教过女儿
其实最早以前,他是二哥的老师
曾做过无数次报告,军人本色
关于他与战友在老山前线的热血青春
从此军绿色的梦,牢牢印在心扉
那一首首军歌,也久唱不衰

马老师的课堂,其实就是大自然物语
聆听春天的鸟语,欣赏夏日的花香
捕捉秋阳的喜悦,分享冬雪的干净
八十年代后期,二中,乃至于社会
有一种橄榄绿,源于生活现象
一身正气的师表。延续至今

老师的爽朗、敬业、无私,有魄力
成为若干年后,诗行里最美的墨香
三年,不长不短
情暖人间,醉了流年
那乡音,早已被神木方言所代替
老师的鬓角,涂满了时代的印痕

忘不了娓娓道来的人生情怀
忘不了津津有味中开怀大笑
忘不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老师的严谨,严肃,严厉
成为一道教育风。回眸时
已桃李满天下

春蚕、蜡烛、阳光、雨露
都是老师呕心沥血的光辉岁月
想起远方的家
看着静夜的灯
是恩师们的孜孜不倦
让我们的舞台掌声响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21 无聊无聊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9-10-8 17:07: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西风漫卷旗 发表于 2019-10-7 17:24
高老师叫高秀琴,老汉人家记性不行了。

的确是有点力不从心,记忆这东西,慢慢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7:07: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西风漫卷旗 发表于 2019-10-7 17:43
当年确实是三杠大队长

哈哈,向你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风漫卷旗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7:4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9-9-6 11:48
冬天说着说着,春天也悄然来了。在南关小学有我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学习上、品德思想教育、学校的方方面面, ...

当年确实是三杠大队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风漫卷旗 发表于 2019-10-7 17:2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高老师叫高秀琴,老汉人家记性不行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9-9-10 11:4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九月的赞美诗》
为你写下春天的思绪
让花朵茁壮成长
这一季你辛勤耕耘着
聆听所有的歌谣
多了些对生活的禅意

为你送来夏夜的清凉
期待天使的笑语
这一生牢记育人使命
所有的奋斗梦想
多了种对师德的敬仰

为你采撷秋阳的喜悦
温暖祖国的未来
这一份无比幸福的情
在所有的凝视中
多了些对时代的呼唤

为你赞颂腊梅的傲骨
真善美受益终生
这一段惊艳时光的路
在所有的祝福里
多了种对岁月的承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8:09: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老师的梦》
他们把一生的厚爱
深深地扎根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中
她们的慈详
就像向阳花一样暖人心
古往今来的赞美
芸芸学子的笑脸
如燃烧的蜡烛,清贫而傲骨

他们把毕生的精力
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栋梁
她们的回忆
恰似深秋的硕果累累
芬芳了东南西北
茫茫人海的情怀
桃李满天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8:08: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烛光里的笑容》
慈爱从您的眸子里悄然绽放
那是一种与生俱有的爱
从选择了三尺讲台
您就沉浸于书海、热衷于专研
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芸芸学子
无私地奉献
勤奋地耕耘
老师啊,我牢记着您
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儿孙满堂
您是燃烧的烛光
点亮、温暖了我们的世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08:31: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依稀记得五年级时,我们还上晚自习,路远就骑着父亲的加重永久车,放在教室门口处,在明亮的电棒下温习功课。下晚自习后,农场的几个人,一路小跑到种子公司那里,说出来让你见笑。到了种子公司大院,我们就忙着收拾柴炭,有脱粒下的玉米芯子,生着洋炉子,坐下来和那些熟悉的大人们,一起看着电视剧,也就是霍元甲之类的,回到家已经是九点了。再后来因父亲需要养病,与母亲商量着承包下南郊农场门市部,这样一来,为了方便顾客,买了一台14英寸如意黑白电视机,咯嘣咯嘣只为了为数不多的频道。
    同年五月,我们五二班全体学生与代课老师及学校领导在后大院拍毕业合影照,相片至今都保存着,捣蛋鬼郭平同学还做了小动作。毕业考试是在神木二中,考了语文数学两门课,过了一周,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学校,打问查看成绩,我没有发挥好,好像是超过录取分数线十几分。八十年代好像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考不上的,则需要再复读一年。岁月如歌,这段关于小学的文字终究是一种生命中的情怀,一份浓浓的童年忆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08:30: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在这样充满欢歌笑语的学校,我们快乐的学习成长着,留在心中的不止是这些所谓的童年趣事。大家伙也会在夏天养几只蝉宝宝,到处出去采摘一些桑叶、奶奶草,上学偷偷地拿着炫耀一下。我曾与同学阮庆丰买过,大的二分钱一只,先放在铁文具盒里,偶尔上课也会偷偷地看一看。学校放学铃声一响,各年级整队走出校门,一左一右不一会就全部分散完。八十年代初,老街依旧有着它的繁华,我们会穿过铁业社,在灰尘与煤面的炭市,听着学校背后的打铁声,看着卖炭老汉赶着骡车,轮毂咯吱咯吱。会掏出一分二分五分的钢蹦子、纸票票,买果丹皮、冰棍、干酪饼、水果糖吃,尤其看见老神木人都知晓的三娃时,跟着他瞎起着哄。“三娃,三娃爱吃猪尾巴”三娃提着棍子,嘿嘿回头一笑。你别说,当时的猪尾巴一根要卖一毛钱。前两年诗人香山慧草及一本土创作者曾写过关于三娃的文章,读起来的确深有感触。
    相比较而言,我们那时大都穿着很简谱,粗布衣服也多是单调的色彩,或顶替下来的旧衣服。女同学会穿着花花点点,当时的男女生说话甚少,三八线和以后读初中那样特别严重。写南关小学一定要提到去同学贺鹏家,翻阅他收藏的小人书,他家需要从炭市那上去,在油库路往上走几百米自来水家属院,同行的有刘增祥等同学。虽然我是班长但也喜欢玩,我们许多男生都有过小铁丝弄成的弹弓,找来自行车气门芯上的胶管缠紧,空余时间叠纸弹,再用牙咬咬。还有一种只能在家里玩的洋火枪。各位60.70后的都玩过,特别过瘾,但多少有危险性,不值得推荐。有一次某同学拿着洋火枪在教室摆弄,被老师发现,一并没收了几把,让我拿到办公室,你别说,他们制作的洋火枪很有手感,偷偷地塞进一根粗火柴,把顶针拉上去,一板扣机,啪的一声冒出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