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yq 于 2014-9-29 14:00 编辑 山西省工委书记---张友清【视频】 张友清
|
MAIN201403260909000261276237389.jpg (61.13 KB, 下载次数: 580)
张友清像
1165205767868.jpg (200 KB, 下载次数: 588)
1938年前排左起:张友清、郭明秋、林月琴、王秉章。二排左起:林枫、杨 ...
a8ca0e55b319ebc4704622c98226cffc1f17169b.jpg (103.39 KB, 下载次数: 576)
张友清与其弟张学最后合影,当时正处在抗战的最前沿,张友清题字;“甘洒热血在疆场”时刻准备殉身报国。
201112119405174521.jpg (203.1 KB, 下载次数: 619)
太原双塔烈士陵园张友清烈士墓
文瀛湖畔的学子们 -----------纪念太原五中百年校庆专稿 营建“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 抗战初期的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友清 张友清(1904-1942),原名张学静,字守仁,号新侬,陕西省神木县人。1921年考入山西省立一中旧制中等科31班。受到一中革命团体和进步组织如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青年学会等的影响,开始广泛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真思考马克思列宁主义及社会主义苏联的成功经验。1925年7月,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随着眼界的开阔,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不久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员。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山西制定了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相结合的方针。北方局和刘少奇选派张友清出任山西省工委(1937年改称山西省委)书记,领导秘密工作;派薄一波为首的一批党员,组成公开工作委员会,以被阎锡山邀请的公开合法身份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和领导“牺盟会”等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同阎锡山形成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省工委和公开工作委员会同受北方局直接领导,但不发生横的组织联系,必要时由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张友清和薄一波个别联系。 张友清和薄一波一到太原,就把营救被关押的**员、发展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当时在山西的监狱里,关押着许多**员和革命人士,其中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王若飞。阎锡山开始不承认王若飞关在太原,经张、薄等查明,并和王取得联系后,王若飞才被无条件释放。为了继续营救其他同志,张友清和省工委指示狱中党支部继续领导政治犯开展斗争。1937年4月24日,反省院的政治犯联名具呈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和阎锡山,要求无条件释放,准赴前方为国效劳。5月14日,狱中党支部又领导政治犯进行绝食斗争。以后又经多方努力,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在押的政治犯全部被释放。与此同时,张友清和省工委选派骨干分赴山西各地,迅速组建起党的特委机构。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省在20个县恢复或新建了党组织,党员人数达到1200余人。期间,张友清遇上了中学时代的同班同学梁品青。梁品青(1902-1938)本名梁玉堂,山西襄垣人。1923年入党,1925年7月从省立一中毕业并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担任过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政治教官,1933年因被捕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出狱后回母校任教。老同学相逢,格外惊喜。此后,在张友清的鼓励下,梁品青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教育和带动太原中学(1935年山西省立一中改名为山西省立太原中学,即今太原五中)13、14班同学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之后,又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成中师生义勇队”进行抗日斗争。 张友清和山西省工委十分重视对薄一波等以阎锡山名义举办的各种训练团体的工作,把它作为重点来进行。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北方局从华北各地,动员和组织许多**员、民族解放先锋队员和进步知识青年来山西,张友清和省工委都通过做公开工作的同志,把他们介绍到各种训练班和救亡团体学习或工作。 由于张友清、薄一波等的创造性工作,太原一时成了许多革命青年云集的地方,获得了“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之美誉。 1939年后,张友清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长、秘书长及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等职,为在山西和华北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2年5月,在太行山区的反“扫荡”斗争中不幸被俘,同年7月7日,在太原集中营被折磨至死。 |
民国二十年(1931),张友清第二次被捕入狱,张学纯的朋友子荣去北京,走得急,家中一时没钱,大嫂李在在便将耳朵上的金耳环摘下给带上,子荣去时正是张友清病重之际,他现在的处境艰难甚了,谁都不能接见,除了送一点药品和食物,子荣来信说小小一对耳环起了很大作用,对于学纯的婚事学业,张友清说他是你得罪人。张学诚回家后李在在不敢说耳环的事,张学诚以为丢失了,责骂了李在在。 |
20116279342435578.jpg (180.39 KB, 下载次数: 274)
张友清在北京监狱朋友给家中的信
本帖最后由 zyq 于 2014-9-29 09:10 编辑 能忍堂记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寻源不忘本! 张姓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姓氏,上古时代的帝王皇帝是张氏家族的血缘亲祖。黄帝的儿子挥,是弓的发明者,被封官为制造弓箭,“弓正”赐姓为张。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张氏已成为有一亿多人口的泱泱大族。 在陕西省神木县有张姓一支,先祖是在明朝时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到山西省永宁州(今离石市),到了明末清初这一支人丁兴旺,到第六代光男丁就有18人之多,人丁兴旺,如日中天,生意扩展到周边明末,七世祖张翼只身来到陕西神木县城,入平西里四甲安居,沿袭祖号开设“兴泰店”商号,并将住所的堂屋取名为“能忍堂”。 到九世祖张大勋在雍正年间恩岁贡选拔中被敕授为武信骑尉(武官正七品),道光版《神木县志》第三册第125页中有记载。 在以后乾嘉道年间; 十一世祖张士鳌,字遇龙,被皇清诰授为修武佐校尉。 十二世祖张锦凤,字鸣岐,被皇清敕授为武信骑尉。 十二世祖张锦绣,字辉山,被皇清貤赠为修武佐校尉。 十二世祖张锦文,字林轩,被皇清貤赠为修武佐校尉。 十二世祖张锦郁,字文威,被皇清貤赠为修武佐校尉。 十三世祖张授,被皇清恩赐为九品寿官。 道光十四年(1844)张全忍(字同九)出生。(道光十七年(1837),神木大旱成灾,死者遍野。) 咸丰年间因为长子张正声考为国子监太学生,次子张正国考为文痒生,其父张蕴德,被皇清例授为乡饮介宾。 咸丰丁巳年(1857),14世祖乡饮介宾张蕴德(字怀天)因造福乡里,由乡饮推举荣幸赴京参加咸丰帝设的鹿鸣宴,回来后由秦晋亲友公赠的蓝底金字“鹿鸣嘉宾”匾额挂在正房门上。 同治元年(1862)国事动荡,各业萧条,祖传的“兴泰店”因多种原因无法支撑歇业, 同治六年(1867),张全忍以驼队运输为业,当时家庭颇为富足,但天灾降临,驼队传染瘟疫,在运输途中全部死亡,所有货物全部丢失, 为了还债,张氏将所有田产变卖,将祖屋出典,正房和小南房以壹佰千文出典给乔柯,只留下东小正房自住,这次灾难使张氏彻底破产并负债,。(同治六年(1867),回民起义军兰五等率兵400余,入县境张家新寨、关家崖窑,后进至县城东南石窑陂。神木守备王殿元、民团领队王二芝等合兵出击,大败,王等战死。 七年(1868)正月,回民起义军马治和率兵数万,攻破高家堡、解家堡、柏林堡。十九日,回民起义军进攻县城,翌日城陷。入城后大肆烧杀,建筑物毁为焦上,城乡居民死者逾万,文武官员全部被杀。 四、五月间,回军两次去而复来,参将连庆、知县贾进修及居民数百人被杀。 十二月,清廷派延绥总兵刘厚基率兵进驻神木,回军撤退。) 同治七年(1868),回民暴乱占领神木,抢劫后放火烧十多天,神木原有建筑近乎全部烧毁,此房被抢劫后点着,回军走后,藏在屋顶2个蒙古避难人即时将火压灭,现火烧痕迹依存;张氏原以为房被烧毁,回来后见房依然在,见到那两个蒙古人,才知道原因,重谢了那两个蒙古人,并进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 同治七年(1868),乔柯见神木房子因为被烧,房子少,张全忍在山西省降州府贸易,家中只有妇幼,便起歹心,将房子所典房子以壹佰叁拾贰千文出典给王汝臣,其时并未通知张姓。 同治八年(1869)三至五月,提督宋庆率豫军15营驻神木,回军全部退出县境。 同治12年(1873)五月十四日张万福出生。张全忍30得子,全家大喜,张万福是张门该支中唯一单传的男丁,给一直笼罩在张门的阴影闪现出了曙光。 同治13年(1874)九月张全忍将南房三间以叁拾千文出典给吕继魁。 光绪三年(1877)三月初十,张全忍、张继忍以肆拾伍千文买下堂弟张正邦的西房三间,使全院一统。同日将西房以贰拾柒千文出典给高东仙居住。(光绪三年(1877),县境从春至秋无雨,灾情奇重,饿殍盈野。) 光绪四年(1878),疫病流行,死者甚众。 光绪八年(1882),发生疫病,延及四乡,死者3000余人 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二十二日,张全忍去世。家道衰落,16岁的张万福被迫辍学担起了养家的重担,随驼队跑蒙古地搞运输,因为当时社会动乱在路上时常有土匪出没,常常有人员伤亡,张万福回来什么也不说,直到家中听说后,说什么也不让张万福去了,因为张万福是三代两门(张全忍,张继忍)独苗,最后将张万福说到本县“广生德”商号当劳襟学习经商。 为了张家有人继承香火,不久便给张万福结了婚,但结婚后先不生养,就过继了一子,取名拉虎,让拉出来像老虎一样的虎子,后少亡,张万福到27岁时才生下张学诚,字纯一,小名拉多,希望能引出更多的男孩来,37岁时生下张友清,47岁时生下张学纯。 光绪十六年(1890),叔父张继忍将东房以叁拾千文出典给张起贵。(光绪十六、十九年(1890、1893),两次大旱成灾。) 光绪十九年(1893)十二月二十五日,王尚仁将典到乔坤名下的正房五间,南房二间以及家具等以壹佰叁拾贰千文又出典给孙祥和,此时张万福以成人,听说后因典价和家具不对便出面理纠此事。孙姓将此事推给乔,王二姓,乔,王二姓非但不拿典约,反索使乔姓将张万福告上公堂,数次堂训未断明,于1899年7月因家具短少断当堂判为张万福以八十串回赎,因当时无钱而未能回赎,1900年乔坤听说张与孙打官司乘机就向外卖此产,仗着荫生之势串通方具造伪证,假账将张万福告上公堂,乔非但不拿典据反说典价是二百千文,最后经过几次堂训,张万福拿出典据,最后以原价将房回赎。 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初八日,因院内房屋东房,正房,南房已均属张万福名下,叔父张继忍将自己名下一间半西房以叁拾捌千文卖给张万福,至此全院房产都归到张万福名下。 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二十四日张万福与王谟将县城中街李财、李丙小子经营的义恒成商号接收,签立了文书,由两人共同合伙经营,主要以医药及杂货为主,王谟行医,张万福经营。 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十七日,义恒成商号王谟在行医中为病人切一肿瘤,按行医规程应该使用竹制刀片,而其使用了铁刀,不久病人死亡,义恒成商号给其死者家属赔了补偿,王谟平时自视医术高明、高傲,事后张万福和其说此事时,没有说对,所以二人分道扬镳,将店内账货物家具按股均分,并立约各干各业,互不干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因与义恒成分赁后张万福与叔父张继忍在南大街五道巷对面租下梁姓两间铺产,恢复祖号兴泰店取名为“兴泰成记”商号,以医药,信贷和日用瓷器日杂为主。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初一日,张万福垫资七千文给武家梁石畔王九则等五人的祖遗瓷窑修理瓷窑,盘下瓷窑笼盘十年为限,并言定具体事项。 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初九日,王纲,曹珍海,张全功,张万福写籣谱结为盟兄弟,义协力建功于麟城,并进行了拜籣仪式。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初一,张继忍因为教子有方,其侄子张万福考取宣讲生员而被神木儒学正堂授予乡饮正宾,并颁信劄,证号为第拾贰号。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初一,张万福考取宣讲生员,并颁信劄,证号为第拾叁号。 张万福三十四岁时,族祖张虎奔因听人挑唆以院内有其三间西房为由,向张万福勒索,并到兴泰成商号打破瓷器四五十件,而且打伤了张继忍,张万福和其到族祖张蕴珠家调解未果,张万福准备上告,后经再次调解,于光绪三十年十月初九,由张蕴珠说合,因为原西房已由其父卖给二门张全忍,张继忍,同时其父张蕴炤还欠过二门骆驼钱一千七百余文,同时二门还垫给张虎奔羊银三两,因现在张虎奔无房居住,且度日艰难,看在同宗的情分上,由张万福在帮给张虎奔银三两,并由张虎奔立约,如再胡闹,连同此次一同告官理论。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十,兴泰成名下瓷窑以每窑一百文购买郝五觔家烧磁用泥药。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万福三十七岁,做为家族中的说合人给本家的张保子母子说合家事,因为张保子的父亲去世,家财均归张保子,给其母留下生活费及住院一所,年租凭三、四十串,因保子怕母亲卖房子,母亲怕保子卖房子,所以将房契交由张万福保管,后来二人都怕张万福给另外一个房被卖掉,都上门要房契,张万福给谁都不是,张保子见要不下以为给了母亲,就打了张万福,张万福找其他说合人都不行,最后只得上告县衙,于宣统二年闰二月初八将房契交给张保子母子,张保子打了收条了事。 宣统元年(1909)“兴泰成”商号将南大街门面房二间,南房三间,前院仓子一间后院马棚四间租赁下,言定满年房赁五千文。 宣统元年(1909)四月二十八日因张万福出资垫修武家梁瓷窑已六年,还余四年,而王库则等十一人中王侯才等四人欲另修一瓷窑,就双方具体事项达成协议。 民国二年(1913)李曰卯等四人因张万福垫资修建瓷窑,经人说合将其中一份另添银贰拾肆两卖给张万福。 国民三年(1914)四月十日由绅士杨福昌做保,张万福申请办下院子的房契。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五日张学诚十九岁中学毕业。 民国五年(1916)阴历正月十五,兴泰成租下门面两间,小院正房东房南房仓库等一院 民国六年(1917)阴历十月十一日,张学静与绅士杨福昌之女杨森旺合婚,订婚。 民国八年(1919)五月十二日,张万福以三十两白银买下王王氏同子王吉照瓷窑中的股份。。 杨xx是张万福的外甥,因为家贫从小在张家长大,民国四年到十六年,杨在张姓兴泰成记商铺当伙计,跟张万福学习做生意。 民国十一年(1922),杨去山西进货,走时一再嘱咐将货分几分放开,但杨到后没按嘱咐办,将货存放在同一地方,当时社会动荡,被国民党兵将货物抢劫,这次使张家损失大洋壹万多元,是造成张万福去世的根源。 民国十一年(1922)因为杨xx损失一万多大洋,张万福情绪极差,秋天张万福骑着骡子去瓷窑,中途骡子受惊将张万福摔下,张起来便去追,没追上,因为气决加上心情不好,当场吐了一口血病倒。 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七日,因张万福病重,张学诚以九十元大洋买下薛锺雄南川欢喜梁坟地一块。 民国十二年阴历正月十六日(1923.3.3),张万福病逝。 张万福的去世,便将一家的重担落在长子张学诚的肩上,上有80多的祖母(张继忍之妻),下有未成年的两个弟弟,还有家里的生意,张友清,张学纯兄弟念书要大量的学费,家中十几口人的生活,繁重的苛捐杂税,1930年张友清又被捕入狱,张学诚也因为交不起苛捐杂税交不起军粮多次入狱,能忍堂被封,国民党给张学诚定罪名为“张学诚鼓动群众,抗粮不交,有共产党嫌疑,”后经李在在到贺绩臣家借款将派捐交上并由贺绩臣做保,交了军粮,据了竭,才将张学诚放出监狱,当时张家处于极度困难时期。 民国十二年(1923)十二月,张学诚以银壹拾捌两柒钱伍分参股崔有汉煤窑,言定为八股之一股,期限为十年,到期崔还清垫资,张原占八分之一股,不还帐占三分之一股。该合同由王瀛代笔书写。 民国十三到民国十四年期间,有个叫王治岐的国民党的连长租住大南房,因为关系相处的好,王治岐在走时将于右任给他写的“远书付双鲤,高柳鸣新蝉”的楹联送给了张学诚 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初八,张学诚的舅父去世,因为舅父家贫,张学诚怕母亲忧心,给买了棺材,衣物等于十五日安葬。同时写信告诉张学静,其在未考定学员之前,不得干涉政事。 民国十四年(1926)暑假,张友清带着《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回到神木,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建立了县商民协会、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发动组织了庆祝北伐胜利提灯游行活动,利用漫画传单等形式揭露县里民局局长乔济和劣绅姜封齐的贪污罪行,县知事庞仁安袒护,他就撰写诉状派人到榆林和陕西省政府控告,要求将庞等撤职查办,斗争坚持到十月陕西省政府被迫撤销了庞仁安得职务,乔济等也被迫退出赃款,神木的反贪官劣绅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次斗争中张友清经过考察分别发展贾拓夫、江滨之、张维宾等一批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在偏僻的神木播下了红色革命火种。 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十二日,杨xx与张姓决裂,辞去兴泰成七厘身股,将公中获利提出,兴泰成将典到刘山瓷窑股份送给杨并签订了文书。 张友清参加革命,完全违背了张家当初培养的初衷,张学诚写信要其不要在外面流浪回家来帮助照顾生意,张友清回信说:"大哥,我有句话要对你说:我既然是一个革命党党员,我的生命,自由……,我的一切就都应交给党,党需要我怎样我就要怎样!说的明白一点,党若是需要我去死,就毫不迟疑地去死!大哥不要以为我是着了迷,为人所愚弄。要知道要救整个的痛苦民众,就不能不有一个重大的牺牲,有成千成万的农民工人饿死了!被残杀了!伟大的革命领袖被砍头了,被绞杀了,被枪决了!自己在世界上,算了什么?整个的问题不能解决,其他什么都是黑暗的。但是解决问题,不是空口说白话,也不是袖手旁观所能解决的。这就是革命党人(的)责任!我没有按时写信,我不忍心又让你们着急。因为这是很合心情的,就我自己也并不是完全忘了你们,但是为了革命,我不能不向你们要求,对于我不要太悬念的利害了。……家里铺事劳大哥独力撑持,弟心非常不安,他人既不能合作到底,自亦无法,至.... " 民国十八年(1929),张学诚听说张友清在北京的情况后,托人给捎去大洋二十五元,并要其搞好各方面关系,如有困难再捎钱。 民国十八年(1929)阴历二月十八日,张学诚以壹仟元大洋买下西五道巷X号张家隔壁,XXX四合院一座,共19间房,处于邻居因为是冬天,马上过年,言定第二年春天交房,但到时间,黄氏兄弟却不交房,找说话人去,xxx就是不交房,反而将房上四根木椽卖掉,张学诚写状子上告,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官司久拖不判,张学诚只好作罢,此次张姓损失五、六百大洋。 民国十九年(1930)六月初一,因为张友清被捕张家为了营救,向李有则贷到大洋壹佰贰拾元,月息1.5分。同时将贺家坡水地以壹佰元大洋出典给贺驴替,筹钱去疏通营救。 由于张友清的叛逆,致使张学诚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观念,尤其是在对张学纯的教育投资减少,使其陷入了困境,在解放后张文勤到北京时,张学纯还很恼火的对张文勤说;“你父亲那时光买房子置地,舍不得给我们读书花钱,”张学诚作为他的长兄,长兄代父,多年的积怨张学纯不敢向张学诚说,只能把气撒在张文勤身上。同时张学纯还对张太和说;“你爷爷在我们弟兄名下舍不得,张友清被关在监狱,家中给缝了一件厚棉袍,张学纯说缝的长一点,厚一点,可以在监狱中既当褥子又顶被子盖。缝回来后的确很长,张学诚说太长了,就将下面的剪了下来给自己做了一个马甲,致使棉袍变短,”当时张学纯又不敢说,只能记恨在心里。 民国二十年(1931),张友清第二次被捕入狱,张学纯的朋友子荣去北京,走得急,家中一时没钱,大嫂李在在便将耳朵上的金耳环摘下给带上,子荣去时正是张友清病重之际,子荣来信说小小一对耳环起了很大作用,对于学纯的婚事学业,张友清说他是你得罪人。张学诚回家后李在在不敢说耳环的事,张学诚以为丢失了,还将李在责骂一动。 在家中张友清的妻子杨森旺带两个孩子,杨氏是富绅之女,出于大户之家,嫁给张友清原以为可享荣华富贵,不想自己丈夫被捕入狱,便写信给张友清要其归顺国民党享富贵,张友清回信说:“你现在在家好好带孩子,等我们革命成功我们会有好日子过,你现在逼我投靠国民党我不会去,你说要告我,即使我做了国民党,以我现在我也是能当很大的官,真的到时候以你现在的做法,你想我还会要你,你能成享荣华富贵,所以你现在好好在家教育好孩子,不要胡闹。”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九月,张友清出狱给家中去一信,张学诚十月十日收到信后,扔下家中柜上的事跑到太原看望张友清,在太原集成旅店等了三天,见到张友清,见其身体瘦弱便要引回家中调养,薄一波说:“老大哥你和友清虽然是亲兄弟,但也没我们亲,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友清现在重责在肩,我向大哥保证清友的身体包在我身上,你放心回去,张学诚看引不回去,友清又无大病,只好作罢,便和友清拿三弟学纯的像共摄一影。回来后张学诚在相片背后写了题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二月十八日,张学诚以柒仟文买下四五道半巷张氏祖院张楷忍地基,带原分单和地契。 民国二十八年(1939)抗日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来神木演讲,受张友清委托到能忍堂看张学诚,李公朴先生在西门口宣传抗日,张学诚主动将家中中间2张席桌拿去布置会场,会后张学诚要往回搬,国民党兵说为了抗战你的席桌被征用了,张学诚好说歹说,只给回了一张席桌。 民国33年(1944年),组织上派人找到张友清烈士的原配夫人杨氏及长子张文华、次子张文惠,并将他们一同接到延安。杨氏在延安见到张燕林后,才决定改嫁给一位老红军。张文华到延安后先被派去给杨尚昆当勤务员,后调到杨家岭毛主席办公驻地负责驼水,张文华因为没有文化,解放后只好留在继父任院长的邢台荣军院当社员,享受抗日干部待遇,1981年去世。 1930年,张友清与艾静茹正式结婚,艾静茹,字润之, 1913年生于米脂县, 1929年,艾静茹高中毕业,其奉命到中共北平市委工作;装扮成张友清夫人兼秘书、交通员,以家庭形式掩护张友清的安全。张友清与艾静茹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渐渐的产生了感情。1929年6月,因叛徒出卖,张友清被特务抓捕,1930年,因敌人找不到证据,只好将张友清释放,张友清出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由于出现叛徒,中共顺直(河北)省委、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1931年张友清与艾静茹被捕入狱,关入草岚子监狱。 1931年家中要给张学纯娶王鱼鱼为妻,张学纯不想被包办,但又没办法,只好写信求救于二哥张友清,当时张友清正在监狱中,也无能为力。后生下一女叫张翠翠,1937年张学纯要去延安,张学诚去太原时张友清说让三弟直接来太原吧,张学纯到太原后和张友清见了一面第二天就被送入军政训练班,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初,艾静茹在草岚子监狱中生下张燕林,给儿子起名叫张燕麟,“燕”指北京,而“麟”是神木县古称,后因“麟”字不好写,就改成“张燕林”。 民国22年(1933年),张燕林和母亲艾静茹在牢狱中已被关押了一年,因牢狱中的革命同志不断抗议,国民党当局被迫将他们母子释放出狱。出狱后回到陕西会馆内居住,但因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十分清苦;幸而住在会馆中的老乡对她们母子深表同情,时常暗中接济他们。艾静茹出狱后马上和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积极参加“互济会”和营救工作,其借去狱中探视的机会,将党组织委托她转送给狱中同志的书、钱交给狱中党支部,并传递消息。由于艾静茹是妇女,行动方便,所以为狱中内外的信息沟通起到重大的作用。 民国26年(1937年)4月,因医治无效,艾静茹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年仅24岁,乡亲们将艾静茹安葬在富平县南门外龙工庙旁。不久,艾静茹的坟上长成灌木林,灌木林中居住着一条大蟒蛇,只要孩子们一接近坟地,这条大蟒就冲出来将孩子们轰走,当地农民称它为“蟒护坟”。1982年,人民公社占地拆坟,一位农民念及艾静茹是革命烈士,就给薄一波写了一封信,乞助其保护这座革命烈士墓。张燕林获得薄一波秘书的报信后,立即告假赶到富平县,但母亲的坟已被拆毁。张燕林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地里捡回几块母亲的遗骸,其将母亲的遗骸装入自己钉做的木盒中,而后带着母亲的遗骸来到陕西省民政厅。张燕林请求将母亲的遗骸安葬在西安革命烈士陵园内,民政厅接待干部问道:“她是哪级干部?”张燕林解释说:“我母亲是民国17年(1928年)党员,其时没有评级别;虽然她没有级别,但她是工人阶级革命战士,女党员!”因为母亲没有级别,省民政厅拒绝将艾静茹遗骸放进革命烈士陵园。于是,张燕林找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反应情况,马文瑞对张友清、艾静茹烈士的情况比较清楚;于是,马文瑞书记亲自批了证明条子,艾静茹烈士才被安葬在西安革命烈士陵园内,使张燕林尽了一份孝子之情。 1936年秋,张友清经中共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山西工委书记。 1939年张友清到延安参加中央统战会议。派警卫员将张燕林接到延安招待所中,共同生活了七天。并到延安唯一的照相馆中照了一张合影像, 1940年张友清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与革命干部刘秀梅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结为夫妻,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刘秀梅 (1949.9 -1953.6绥远省)任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 1942年春张友清出任中共北方局秘书长、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协助彭德怀副总司令员指挥前线八路军对日作战。同年5月,日寇发动“五一大扫荡”,北方局机关在日军残酷的“扫荡”中被包围,在突围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殉国,张友清在突围中不幸被俘。将其以战俘身份关押在太原集中营中;。日军对他进行了轮番审讯,施用了多种刑具,但他始终没有吐露自己姓名和真实身份。疾病加上非人的刑罚折磨,使他于同年7月7日在狱中英勇牺牲。听到这个消息后,彭德怀搓着双手惋惜地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们应该早建议他来延安,应该把这样的好干部,党的宝贵财富储存起来去迎接胜利!” 张文惠;张友清二儿子,1944年,张文惠到延安教导队学习;抗战胜利后,张文惠随军挺进东北,当其部队路过张燕林所在的学校时,二哥专程跑到学校来看望弟弟,并将自己节省下来的几毛钱塞在弟弟手中,而后匆匆随部队到东北去了。张文惠参加了炮兵部队,解放战争时,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张文惠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炮兵司令部参谋,随军赴朝参战;张文惠经常有机会向彭德怀总司令汇报工作,有时他真想告诉彭德怀伯伯,他就是彭伯伯的好朋友、好战友张友清的儿子,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做一位好战士。后来张文惠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告知彭德怀,不然文革中将被整的更惨,抗美援朝结束后,张文惠回国,被授予少校军衔,升任广东军区副参谋长。张文惠因文革迫害,文革结束后去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抗战时日本36架飞机轰炸神木,张文勤和张文清在东山上眼看见炸弹扔向自己家,霎时一片尘土就什么也看不见,飞机飞走后急忙下山,才发现隔壁院放下了3颗炸弹被炸平,张家只倒了一个墙角,又一次幸免,躲过了一劫。 1942张友清牺牲后中共北方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解放后张学纯写信给张学诚说;“将铺子早点入股合营,使铺子起更大作用,合作时你要想开,除你和大嫂外,我和以后的小孩读不会靠遗产生活,孩子们都工作,没什么困难。”“家庭生活有困难请你们还要尽可能把家里的人组织起来,劳动生产,把产业正确处理一下,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家庭也要跟着改变过去的情况。” 1951年张学诚以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成员,应邀参加了国庆2周年庆典,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和宴请,期间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都到张学诚的住所看望慰问了张学诚,彭德怀专门宴请了张学诚,说张友清是非常精干有能力的同志,对张友清的牺牲表示遗憾和内疚。问张学诚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并且给了张学诚300元人民币,访问团到西安后,马明方宴请了访问团,贾拓夫将张学诚接到他的住所,对他说:“友清现在不在了你就是我的大哥,你年龄大了,你来西安住吧,我也好照应你,至于房子用你神木的房子我在西安给你换一套四合院,”张学诚说:“友清现在虽然不在了,但我在神木住惯了,人老了哪也不去了,就住神木,谢谢你的好意。” 1951年张友清使用过的手枪调延安革命纪念馆。 1953年张友清被安葬于太原市东南的双塔烈士陵园主墓区。 1955年张燕林到苏联包曼大学留学。 1955年公私合营,“兴泰成”被打价700多元合营,张学诚进入国药店当店员 私房改造中将除正房外的一切田产被全部没收管理。 1962年张学诚写信给北京的张学纯,赵英:“……我精神不好,每天上午还能支持一下,到下午以后晕的厉害,又加营养不好,所以身体消瘦的不像样,好吃点烟酒买不到也就告绝了,三弟我今年68了遇上这样的社会是大幸处,每天受饥,好点的没有,赖的吃不下,回想过去的吃穿,我们老年人受不了,请您见信帮助我的生活,解决我的吃饭问题,给我兑点钱来勿误,使我渡过饥饿难关吧。见信后张学纯,张文惠,张文清,张文斌四人协商决定分开按月寄给张学诚生活费20元,文清妻去世后,张学纯念其带2个孩子,后让其每年少寄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时的生活的确困难,人多收入少,在外面的张文彬,张庆和,张太和,张晓春只要有顺车,能买来面,不管咋样都要给家中捎一两袋白面,捎回来又舍不得吃,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吃,由于常常舍不得吃到91年粮食放开时,家中攒下近20袋白面,平时舍不得吃,年久已经变陈在薄一波的倡议下1965年清明太原各界举行公祭张友清。张学诚由妻侄儿李士斌陪同,张学纯,赵英,张燕林参加了公祭大会。因为此事文革中被列为薄一波的罪状之一,说薄一波通过公祭张友清为自己树碑立传。 文革开始后张友清被划进“六十一个叛徒集团”中,墓碑被推倒。 文革中张学纯,张文清因为路线问题被批斗,外调人员常到家中来调查,张学诚被举报当过僞保长。 1965年破四旧,将家中的匾摘下,佛龛的头戴打下,家人用石灰将大门上门楣题字,照壁的“福”字抹掉,二门上的“绥福”题字用斧子刮掉。因为破四旧,家中的神主没地藏,无奈只好将30多个祖宗牌位剐了烧毁,将道光官窑两对大瓷瓶和大肚罗汉两付铜供器卖掉,一付锡供器熔化。 1967年有人贴大字报说张学诚在国民党时期当过僞保长,张学诚据此竭力申辩,到1969年张学诚逝世前9天还在写自传。唉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使多少好人不得安宁啊。 冈夫纪实长篇小说《草岚风云》的主人公徐彦的原形即为张友清。1979年张友清的历史结论被肯定,恢复了其“革命烈士”称号 太原双塔烈士陵园重新将张友清的墓碑树起, 1980年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撰文《甘洒热血在疆场》纪念张友清牺牲38周年,发表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山西日报)。 太原市将在原日寇战俘集中营“太原工程队”旧址设立“工程队”革命历史陈列馆,并在馆内设张友清烈士生平纪念厅,(太原市政协网) 1987年,张燕林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并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9年任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商务处参赞、使馆党委委员、纪检委员, 1990年张燕林改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商务处参赞, 1986年亚运会火炬传递陕西北路传递由张文清负责护送,因时间紧不能回家,故通知家人到县宾馆见了一面,同时给家中带回一袋白面。 张文清调省教委后,来家想通过张文勤说情求张文清办事的人很多,有些是父亲的故交,不得已父亲只能向张文清转达,看能否办成,张文清在电话中给父亲说:“哥哥,你说的事有些我是可以办到的,但哥哥你想想,通过这种不正当给他办了,他高兴,我确实也费不了多大事,哥哥这改变了他的命运,同时也因为他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该人家的却得不到,你说咱能不能干这事,”至此后在有人来要求帮忙办事,父亲就直接推掉,以后也就没人再来求情。 1987年因为榆林打教师张文清同教育厅的管校建的全厅长和张力处长来神木,神木中学提出要修建教学楼,张文清对全厅长说;“这是我读书的地方,还是30多年前的教室,你看省上是否有这个政策拨点款给修个教学楼,” 全厅长说;“要县上出一部分,厅里补一点,可以修,”县上当即打了报告,回去后教育厅就给批了,第二年开始修建。在神木走时,县教育局给每人带了一对羊毛地毯坐垫,到榆林后张文清悄悄叫榆林的同志把给他的退给神木教育局,神木教育局觉得这不算什么,就给张文勤家拿去,张文清知道后写信坚决要哥哥给退回去,拿到教育局后,过了几天教育局的同志又给拿到家中,说收上20元,但张文清知道后,写信坚决不要,最后退给了县教育局。 |
本帖最后由 zyq 于 2014-9-29 08:53 编辑 ![]() 张氏“能忍堂”张友清烈士故居 张氏“能忍堂”座落在陕西省神木县城西五道巷15号,是张氏在清初期由山西省永宁州(今离石市)迁居神木至今16代居住的祖屋,是由张氏九世祖武信骑尉(武官正七品)张大勋所建,“能忍堂”是张氏秉承 “百忍传家”家风,以能忍者安所取的堂名,也是中共党史人物张友清烈士的故居。 据张氏能忍堂记《脉脉相承》中记载张氏早期以行伍出身,出过2个武信骑尉(武官正七品)1个九品寿官, 4个修武佐校尉(从九品),到清中后期张氏以读书为主有乡饮介宾、国子监太学生、生员、文痒生等,其余以经商为业。 该院建于清早期, 坐北朝南,东西、南北长各20米,是严格按照当时规制(正七品标准)所建四合五天井院, 家传修建时备足料按风水择吉修建了3年,大门开在东南角为广亮式,大门门槛、门板上包有铁皮、铁钉装饰,古朴威严,进入大门对面为砖雕照壁,由两个鹿形和寿桃形组成的饱满的大红福子,寓意为福禄寿,向西由二门进入院子,正房为五明两暗七间房,东西房各三间,南房五间,四角由四个小天井组成,正房屋檐下悬挂着蓝底金字“鹿鸣嘉宾”匾额,是张氏十四世祖乡饮介宾张蕴德(字怀天)因造福乡里,由乡饮推举荣幸赴京参加咸丰帝设的鹿鸣宴,由秦晋亲友公赠的匾额,门的两侧挂着红布六角宫灯一对,进入正房,正面是木雕彩绘佛龛,上挂“丰财聚” 匾额,表现出张氏作为商人对财富的追求,屋顶挂着两对玻璃宫灯,佛龛两侧是竖柜和顶厢,东西两侧为万字形的扇子,东有一木床,上有琴桌,西为躺柜,供奉神主,东西两侧为耳阁子,内有火炕和竖柜,过了耳阁子便进入小正房,小正房通向小院和院子,门窗为万字和菱形长条,方格形,从视觉上打破了单一呆板的格局。该院在修建时张氏将祈福、祝愿和处世之道体现在院内的各个角落,取堂名为“能忍堂”,大门题字为“惟适之安”,警示后人要适应时世,安居乐业,在照壁上刻有福字,二门上题为为“绥福”(安定福之意) 东小院门为“介福”(被福盖之地),西小院门为“凝庥”(为上天护佑积善之人),家中所挂楹联也显示了张氏的做人原则:“但宽一步常无失,每积三分总有余”,“创业维艰祖宗倍尝辛苦,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等格言告戒教育子孙.张宅历经400多年,现基本保存了当时的原物原貌,现存的物品有:佛龛,咸丰丁巳年(1857)匾额一块,宫灯3对,纱灯2对,斗灯一对,落地木雕灯1对,风灯2对,穿衣镜3块,帽镜1对,瓷胎漆绘花瓶5个,铜火锅1个,小花瓶(残)2对,竖柜12顶,顶厢8个,帽桶2个,捧盒2个,银柜1个,美式、日式自鸣钟各1个,席桌2张,印花桌裙1块,席椅2对,躺柜8个,帐本、线装书,医书,往来书信,字画和张友清用过的桌子、凳子。院子基本保持原貌,五脊六兽,烟囱上有楼牌,正房瓦上定有铁钉,房内仰尘为木板. 该院历经战乱:1:曾在清末回民义火烧神木时,此房被抢劫后点着,回军走后,藏在屋顶2个蒙古避难人及时将火压灭,现火烧痕迹依存;2: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隔壁院被炸平,该院又一次幸免,3:文革中破四旧,红卫兵抄家将佛龛等打掉,门上的匾摘下。近年我们已基本恢复原貌,经过改朝换代和几次战乱能原样保留至今确属不易,此院现为神木存留极少的四合院中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
2012121010571123430.jpg (178.35 KB, 下载次数: 589)
网友题能忍堂
1241522659007_001372d8a0ba0b3415f141.jpg (258.11 KB, 下载次数: 600)
能忍堂照壁
QQ图片20140929055722.jpg (227.36 KB, 下载次数: 588)
能忍堂大门
QQ图片20140929060112.jpg (251.74 KB, 下载次数: 588)
正房佛龛
QQ图片20140929060245.jpg (244.96 KB, 下载次数: 585)
扇子
1241522659023_001372d8a0ba0b34160a44.jpg (77.63 KB, 下载次数: 594)
张友清父母像
1241522658997_001372d8a0ba0b3415d53f.jpg (205.61 KB, 下载次数: 612)
佛龛
本帖最后由 zyq 于 2014-9-29 05:33 编辑 【左权之女左太北】十字岭之役,不应只有一个左权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0-06-22 13:12:54) 今天见到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 她向我详细的叙述了左权去世前的三个愿望。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共最高将领。为纪念左权,山西辽县后改名为左权县。 口述部分实录: 十字岭战役,日本人当作一个重大战绩仍在宣传 十字岭战役,我方损失惨重,日本人当作一个重大战绩至今仍在宣传,我们当时没有公布实情。一共有多少将士,被包围了多少人,牺牲了多少人,是哪些单位的?至今说法不一。其实在这次突围中,牺牲得比我父亲惨烈的还有很多同志。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兼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在这次突围中被俘,一个月后被杀害在太原监狱;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兼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何云和40多个记者血染十字岭;3名女记者藏身于一个山洞,其中一名女记者的丈夫藏在对面的山洞里,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同事奋勇还击后砸断**跳崖殉国;还有两名朝鲜义勇军也在这次突围中牺牲……他们都是英雄。不应该提到十字岭战役,似乎只有一个左权。 |
本帖最后由 zyq 于 2014-9-28 16:55 编辑 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烈士永垂不朽太原各界公祭张友清烈士 张友清同志生前担任中共北方局秘书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反“扫荡”中不幸被俘,同年七月光荣牺牲于狱中 * * * 新华社太原六日电 太原各界近千人昨天上午举行公祭,追悼二十三年前牺牲的前中共北方局秘书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张友清同志。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中共中央委员、组织部部长安子文等,以及山西省、太原市各机关团体,送了花圈和挽联。 公祭仪式开始,主祭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大任,向张友清同志遗象敬献花圈,并致悼词。 王大任追述了张友清同志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他说,张友清同志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北方局统战部长、代理宣传部长、秘书长和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等职。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太行区,张友清同志在领导人民开展反扫荡中,不幸被俘。在狱中坚持了英勇的斗争,由于敌人残暴地施行了各种毒刑,张友清同志的身体备受摧残,在这一年七月七日光荣牺牲于狱中。 王大任说,张友清同志是中国**的优秀党员。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从入党到牺牲的十七年中,他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曾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一次被日寇俘虏,无论在战场、在监狱、在法庭、在刑场,也无论在阶级敌人面前,在民族敌人面前,都是英勇坚定,始终表现了**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一九四二年在日寇监狱中,他经常给狱中同志讲革命人生观,号召大家保持**员的气节,坚决进行斗争。直到病魔将要夺取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仍然激励身边的同志坚持斗争、坚持斗争,当他第三个“坚”字发出口时,就和同志们永别了。 王大任说,今天我们悼念张友清同志,要学习他那种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斗争的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参加陪祭的有史纪言、刘开基、王中青、贾云标、张日清、何英才等省市负责人。 (1965年4月7日《人民日报》) |
2011112515133550062.jpg (180.73 KB, 下载次数: 597)
公祭家属在墓前合影
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陕西省占5席,神木张友清位列其中 人民网北京9月1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民政部公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张友清(1904—1942)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