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过60万人次的观众流量,项目成交额3955.65亿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的第13届西洽会,让国内商家感受更多的不是寒潮,而是逆势火爆的暖流。 昨日上午,随着西洽会成果发布会召开,历时5天的第13届西洽会宣告落幕。 西洽会执委会主任、副省长景俊海说,经大会组委会、执委会联席会议通过,第14届西洽会仍由西安承办,初定2010年4月上旬举行。广东省**将作为执行主席单位。 西洽会·数字 本届西洽会,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寻求发展成为东西部发展的共同愿望,规格、规模、参会人数均创新高。 12万客商云集 千名记者关注 景俊海说,本届展会首次实现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组团参展参会;45位部省级领导干部出席;参会客商超过12万人,观众流量60万人次,均比上届增长20%以上;共吸引305家境内外媒体、1072名记者参会报道,创历届新高。 利用外资项目合同额50亿美元 经会前充分推介交流、会期深入洽谈,本届西洽会项目成交成果再创佳绩。会期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0.08亿美元,超过往届,比上届增长31.2%;签订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3955.65亿元,超过上届3400亿元的成交额,增长达25.3%。 九成外资合同项目落户陕西 陕西代表团成果颇丰。截至4月9日,外资项目合同投资额达49.8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7.6%;省际合作合同投资额2710.74亿元,比去年增长16.1%。从成交额上看,超过九成外资合同项目落户陕西,超过六成项目被西安揽得。 西洽会·首创 论坛推荐文化产业 本届西洽会共举办66项以项目对接为主的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中国(陕西)动漫产业投资促进论坛、中国西部文物相关产业项目推介会暨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首届东西部文化翻译产业论坛,在西洽会均属首创。 旅游文化馆受追捧 首次设立的旅游文化交易馆,有13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展。旅游文化馆备受观众追捧,成为各展馆中的突出亮点。昨日的成果发布会上,西洽会执委会决定,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等8个单位优秀组织奖;授予韩国旅游发展局北京办事处等6个单位优秀布展奖。 西洽会·陕西馆 今天市民可继续逛馆“淘宝” 为满足众多参会参展客商的要求,陕西馆将在展会闭幕后延展两天(9日、10日)。市民可以继续逛馆,或许可以淘到心仪展品。 本报记者 孙洪伟 全国侨商深入5市洽谈 本报讯(记者 孙洪伟)西洽会期间,来自全国侨联系统的400名侨胞,深入我省5市展开洽谈。北京侨商会副会长、北京国际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丽英与渭南澄城达成投资7000万的玉米深加工项目。 浙江舟山、义乌、温州以及江苏等地侨商,深入咸阳、商洛、宝鸡、延安、渭南5市,参观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 本报记者专访省**副秘书长姚超英,他提出—— 西洽会应有全球眼光 昨日,第13届东西部经贸合作洽谈会落下帷幕。 这场上演了13年的“大戏”,今年显得尤为“热闹”。昨日,记者专访了本届西洽会的幕后总导演之一——陕西省**副秘书长姚超英。站在一个“导演”的角度,他简述了本届西洽会的特色。 “西洽会实现共赢是必然趋势” 现象:31个省市区齐聚,7分钟的开幕式,上台签约的全部是合同,对于一些数字的统计,是刨去了“水分”的。 记者:本届西洽会的盛况是偶然还是必然趋势? 姚超英: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形势,今年的西洽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对于地处内陆的陕西,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加之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的大环境,盛况的出现是抓住了机遇,打了个有准备的漂亮仗。我坚信陕西会继续注重培养、培育西洽会,不断提升办展水平,最终实现共赢。这不但是美好的愿望,也是个必然趋势。 “主动推介,大家才能认识你” 现象:部分外商到陕西,是凭着他们对中国的信心,而对陕西的认知仅停留在古城墙、兵马俑上。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可能“空手而归”。 记者:在中国西部寻求市场,是现在不少外商的强烈愿望,如何让这种愿望在陕西变成现实? 姚超英: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要想别人认识你、了解你,就要主动包装、推介、宣传自己。陕西近年来也在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主动到海外进行促销和招商活动。从最初的中国东西部经贸合作洽谈会到现在能吸引44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会,西洽会早已打破区域**,尤其是在当前大环境下,西洽会更应具有全球眼光,抓住外商对中国、对中国西部的信心,和他们迫切表达出的寻求发展的愿望,积极主动抢占发展先机。我相信,来过西洽会的客商,将不会“空手而归”。 “打造以人为本的西洽会” 现象:今年西洽会出现服务细节上的一些变化,如导视牌、咨询服务台和便民饮食点、展馆间的电瓶车。 记者:此次西洽会有没有遗憾? 姚超英:本届西洽会可能需要总结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如何让老百姓更能认知、认可西洽会等等。 为保持西洽会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的是为参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这就需要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就如同高档酒店,不在于装饰上有多么豪华,而在于它的温馨,你想到的它做到了,你没想到的它替你想到了。 找准每一届展会的切入点,站在境内外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紧扣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最大限度满足国内外客商需求,打造出“以人为本”的西洽会。这样,你的节目才有可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才有可能赢得喝彩!而这也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本报记者 刘兢 [责任编辑:billchan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