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安1月17日电(记者杨彦、舒温)寒冬腊月的榆林,气温降至零下20多度。坐在东沙金阳小区5楼阳台上晒太阳的刘大妈,心里暖意融融。相比起榆林开发区六七千元的高房价,她家新搬入的房子每平方米只要1681元。金阳小区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645.93亩,有113栋楼,共5128套住宅房,居住人员约1.8万人。 总投资10.1亿元的金阳小区是榆林市民生工程的缩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榆林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目的,累计投入近50亿元实施了2752个项目,大力破解贫困群众的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急心事。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心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了千家万户。 近3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 从实施城市低保制度以来,榆林市保障人数、保障标准和补差标准逐年提高,管理不断规范。目前,全市有12.14万人纳入城市低保范围,人均补差每月194元。在投入3.3812亿元保障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后,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农村低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有24.8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另有15.2万贫困边缘人群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农村救助总人数达40万人。 榆林市在陕西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性全覆盖。目前,12县区都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据统计,全市共筹集城乡医疗救助金1.237亿元,累计救助11.8万人次。榆林市被授予首批“中国爱心城市”荣誉称号。 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万余个 榆林市千方百计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岗位,目前,市县两级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余个,解决“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等就业问题。**在保证兑付最低工资的基础上,又为其统缴“三金”。全市每年扶持帮助近千名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2000多人次。当前,全市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三类人员就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就业,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政策的实惠。 让16.2万中小学生吃上营养早餐 教育工程让16.2万名中小学生吃上营养早餐。榆林市在中小学寄宿生中实施“蛋奶工程”,每人每天可得2元补助,以实物形式即一个鸡蛋、一袋牛奶或营养价值相当的食品直接配发到学生手中。2010年“蛋奶工程”全面实施,8098万元所需资金全部到位,学生再也不用为早餐发愁了。同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5万平方米,对91所学校取暖设施进行改造。 公共卫生工程让百姓看病不出村 榆林市大力完善医疗基础设施,222个乡卫生院通过了国债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医疗机构面积分别为11.36万平方米、7.6万平方米和3.7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建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104个,完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04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922个,全市农村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榆林市实施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114万平方米,廉租房20万平方米,保障户数达1.45万户。 实现农村通路通电通水 自从宽敞的柏油公路修好后,吴堡县丁家湾乡丁家湾村的任全思老人不论刮风下雨,只用坐50分钟的汽车就可以去县城了,像这样通村公路的建设让群众彻底告别了往日崎岖不平的山路。2010年,该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64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建制村通达率、通畅率也分别高达95.5%、54.5%。解决了4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沼气“一池三改”2万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2300多户。实施了农村“光明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