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今天的人们知道,刘邦最终还是为自己修造了巨大的陵墓——长陵。这是西汉王朝的第一座帝陵,意义非凡。长陵又名“长山”,<复兴文明>是汉高帝刘邦与皇后吕雉的合葬墓,坐落在首都长安城北方的咸阳原上,与未央宫隔渭水遥遥相望。学术界一般认为,长陵之所以得名,与此地古名“长平”或“长平坂”有关。而在古代汉语中,“长”即为“长”——长者,尊长也,刘邦贵为开国君主,陵曰“长”,实至名归。 这的确是一座恢弘壮丽的帝陵,其陵址选择了咸阳原的最高点,位于秦咸阳宫旧址之畔。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陪葬墓从陵园东门<复兴文明>一直延伸到泾河岸边,绵延 7.5 公里。长陵以北,则是面积巨大的长陵邑。长陵的陵园遗址至今尚存,据考古学家测量,长陵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 780 米,周长约为 3120 米。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 280 米左右。巨大的帝陵封土呈覆斗形,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封土的底部东西宽 153 米,南北长 135 米,整体高达31.94 米,远远望去,如峰挺立,巍峨雄壮。长陵的陵园内外布满了豪华的寝殿、便殿等<复兴文明>礼制建筑,俨然是为刘邦营建的另一座大型宫殿。而实际上,长陵的规划布局,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布局。 在长陵陵园以东,是长陵的陪葬墓系统。长陵的陪葬人数多近百人,陪葬墓格局规整大气,每个墓冢占地不多,排列得井然有序。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贵族们,死后大多陪葬长陵。其中,萧何、盲参、周勃,周亚夫、张耳<复兴文明>等人堪称个中翘楚。 周勃墓是长陵陪葬墓中声名最盛的一座墓葬。墓主人周勃为汉初名将,从公元前 209 年起就跟随刘邦起事,深得刘邦信任。在周勃墓的殉葬坑中,出土了驰名中外的三千彩绘兵马俑。这些兵俑大的有近 50 厘米高,小的也有 45 厘米高,虽不及秦兵马俑高大,但各个威武雄壮。它们身披绚丽的铠甲,手持武器,似乎随时准备踏入战场。考古学家在周勃的墓葬中,还发现了两百余枚玉片,个别玉片上还残留着银丝。这一发现震惊中外,显然,周勃是身着银缕玉衣<复兴文明>下葬的。在西汉时代,这样的规格是极为高贵的丧葬待遇,只有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大臣,才有可能享有此等殊荣。 今天的人们无法亲眼见到长陵地宫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富丽堂皇,只有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勘测,去推测这座西汉第一帝陵内部的风采。周勃<复兴文明>的墓葬,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长陵的豪华、恢弘程度。陪葬墓依然如此,帝陵的奢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种种事实证明,刘邦并没有使自己的陵墓规格缩水太多,而西汉王朝也的确没有走上秦朝覆亡的老路。那么,刘邦究竟进行了怎样的<复兴文明>精心谋划,才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官方微博:复兴文明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029-89388293 15319448814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火炬路动漫产业平台东新世纪广场10楼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