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用光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 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种照明是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方法,这四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同时使用4种或两三种,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于使用自然光在摄影室或在户外从事人像摄影,所用的光源则是现场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当然,也可以采取自然光与灯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至此,也许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这些方法可以说也都够用了,这是摄影师们的常规做法。但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现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时仍然让人感到似乎缺点什么,总之,一句话:不够精彩。那么,有何高招能够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种光——强调光。 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运用强调光可以增强人像的戏剧性和立体效果,而且并不费事也不费钱。只要稍加实践就能掌握这一招,而结果将会使你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人像作品。 伊斯特伍德式用光 “伊斯特伍德”式用光也是一种效果强烈的例光照明技术,由于这种用光最初见于美国西部电影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照片,因而得名。其独特的照明方式能把这位明星面部和下领那种不同凡人的富有阳刚之美的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突出他那剽悍的牛仔形象,因而又被称作表现男子汉气概的照明方式。 “伊斯特伍德”式用光并不复杂,只用两盏基 本灯和一个简单的背景,既可以在摄影室里使用, 也可以在其他许多场合下使用。由于其简单易行 而且效果显著,被广泛用于拍摄一些较为严肃的 肖像或一些商业性肖像。运用这种照明技术可以 从各种角度突出男士脸部最美的部分。具体布光 如下: 主灯(A)’置于略高于被摄者头部的位置,以 使在额头下鄂一侧边缘造成强烈的亮光。这盏 灯还会以其强烈的照明将被摄者身躯的这一侧同 背景区分开来。正面放一盏加柔聚光灯(B)。放置 在相机的左侧,基本上对着脸部强光照明的一侧, 其大部分光线通过带支架的反光板变成反射光。 但是,须注意反射光不能过量,否则会削弱例光的强烈效果。置于被摄者左侧的一块白色长柱形反光板将充分地为脸部阴影一侧补光。整个背景用的是一块反光铝板,目的是提供适当的灰色调。 具体拍摄过程如下: 先把主灯A放在被摄者身后稍远的位置,但要对着其身体一侧,从而使强光从额头到下领照亮其面部的一侧,并且延伸到面部宽度的四分之一,达到嘴角的位置。然后在正面放置加柔聚光灯(B),其位置要既能增加侧光照明的效果,又能刚好为脸部的另一侧提供充分的补光。补光只需显出细部就够了,不要形成亮光区域。安放带支架的反光板,必要时可请被摄者配合以适当的角度把住反光板以打出反射光。这种布光的难度是要使双眼都能得到同样的光亮,尽管脸部两侧的照明是不均匀的。反光板起着平衡双眼亮度的作用,并增加肖像的立体感。在作为侧光用的主灯(A)前面要放置挡光板,这样就不会在镜头中产生光晕。最后进行测光并检查背景。 在拍摄时可对被摄者进行姿势和动作方面的指导。例如要求被摄者咬紧牙关以显示他刚毅的神态,或要求他转动身体以利用强烈的侧光照明拍摄侧面、四分之三面部和正面肖像。 伦勃朗式用光 伦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这种用光技术相当有效,因为它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处,即脸部的两侧是各不相同的。其用光效果还可根据摄影者的意愿用辅助光任意调节:虽然伦勃朗式用光的高反差形式令人感兴趣,但适当运用反光板和辅助光,尽量减少反差,能取得加强整个肖像的效果,从而拍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经, 改进后再加用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两盏照明 灯中,一盏650瓦的石英主灯(A)置于摄影师左上方,直接照在被摄者脸部的右边,就像他正面的 一盏柔光辅助灯(B)一样,只是后者置于摄影师 的左例c白色的长条形反光板置于被摄者的左侧。 它能把一些光线反射到脸部没有照明的一例。而 头发灯(C)能通过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 上,削弱了明显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了肖像的总体色调。 具体拍摄时,先打开650瓦的石英主灯(A),并调节其角度,使伦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摄者脸部的暗侧。然后打开正面主要的柔光灯(B),直接对着被摄者脸部的亮侧。它能照亮被摄者的脸部并增加深度,但此时三角状的亮光区域仍很明显。设法使被摄者转动头部,直到伦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处地照在他的面颊上为止。并要被摄者的下巴下倾。接下来就是测光及选择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最后再检查一下背景,看一下头发灯是否会在背景上留下亮点及在相机镜头中引起晕光。开始拍摄时可同被摄者轻松地交谈,以使他放松并面带笑容,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须记住,在人像摄影中重要的是不要让一种技巧的作用超过了被摄者脸部的表现力。 眼神光的运用 拍摄人像时,不论运用什么光源,只要位于被摄者面前而且有足够的亮度,就都会反射到眼睛里,出现反光点,从而构成眼神光。眼睛中显示的反光点,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总是不同的。例如:在室内拍摄人像,光线从远离被摄者的窗户照射进来,他的每只眼睛里就会出现明亮的1\窗影;利用照相机上的闪光灯,就会在眼睛中央造成细小的白点;而使用反光罩或反光伞,就会形成一个反射区,这种反射通常偏向一边。 各种眼神光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明亮细小的光表现愉快,范围较大的光显得柔和,而没有照明的眼睛则宛如深潭。 英国摄影家戈登。安德森指出,为了拍出上乘的人像摄影作品,在按快门之前,一定要考虑到眼神光。让被摄者稍微抬起头或重新布置光源,就能确定是否有眼神光。眼神光应当是平衡的,不能使一只眼睛有光而另一只眼睛没有光。要检查产生眼神光的光源是不是处于被摄者脸部前面足够的位置,从而能照到双眼而不至于被鼻子的阴影挡住。如果头部向一侧转动,眼神光源最好也要随着转动。光源位置不能过高,否则,两只眼睛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就可能有一只眼睛照不到眼神光。 用作眼神光的光源并不需要很强的功率,但必须注意要同环境协调。安德森认为,就个人而言,他宁愿选择自然光作为眼神光光源。在室内,最好试用超过肩膀的窗户照进来的光线制造眼神光,即使它不是主要的光源也宜这样。在室外,用反光板比用辅助闪光灯要自然得多,尤其是拍摄特写照片。 还要设法避免眼白对主要光源的反射,它仅仅能无味地泛着白光,会使人的眼睛失去平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