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在做电影总结那些生生在心里印下痕迹的片片讨论中有童鞋分析过:想拍大家看了觉得好有说不出哪里好的经典电影,首选文艺范儿,基情系,女同···想拍看起来牛逼彰显大导演风范,首选科幻、动作片;想拍被骂得少,能给观众带来实际作用的首选励志系、爱情动作片;想拍短时间能产生强大关注力,观众看完一部能期待下一部的,恐怖片,神话片··· ~~~~~~~~~~~分~~~割~~~线~~~~内~~~~不~~~~准~~~答~~~~题~~~~~~~~~~~~~~~~~~~~~ ![]() 好难的好难得,大陆能出个不被和谐旋律纠缠死足够有感染力的恐怖片片,今天就看到一部,《笔仙》儿,你真心把我吓尿了。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恐怖小说作家小艾(梅婷 饰)因为担心出狱的前夫齐崑(吴超 饰)要夺去心爱的儿子,带着五岁的儿子小辛到好友亦南(郭京飞饰)的乡间别墅躲避,正好安心写完她的新小说。 陪着妈妈写作的小辛无趣之中只好拿起画笔,整日画画。很快,各种离奇事件在古老的别墅里发生。小辛坚称认识了一个住在别墅里小女孩,这让小艾大感诧异,因为别墅附近方圆几公里都没有人;而创作陷入瓶颈的小艾在苦苦挣扎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大段的小说文字鬼使神差的出现在电脑里,并且与小辛认识的神秘小女孩惊人相似。最终小辛的离奇失踪,彻底把小艾推向了恐慌和崩溃的边缘梅婷··· ![]() 那天本身是冲着《冰河时代4》去的,因为诸多原因无法实现,于是在我这个恶人的怂恿下,我们3个就尝试了一下看起来名字不咋地的惊悚片片。 片名为《笔仙》,与现在大家意识里的笔仙有别,可能很多人在看完片子之后并没有理解笔仙到底是从哪点来体现。导演的构思很巧妙,在题材上也有所创新!我的理解是以现代的“笔”——笔记本电脑来传递灵媒,同时用笔记本较多又需要在幽静环境工作的职业一般以作家、策划为多,顺水推舟得把女主角的职业进行了解读,同时又能安排到那座恐怖氛围笼罩的别墅中进行拍摄,从剧组资金的节约和剧情氛围的陈铺上都能有流畅的过度。 开篇是在较为无聊的家庭暴力中出现,真心的觉得开场恐怖氛围弱了,不过导演的想法应该是将片子更加贴近于生活一些,这点做得很成功。但是在整个片子中贯穿一个矛盾点:在那样一个有历史的别墅里,每间屋子都有一副面目表情的画作,从这些画作,我们能看出这位导演对于绘画的鉴赏或本身绘画水平是非常强悍的。选择的画每一副都以各自的姿态充分表述着阴暗的心理暗示,表情情绪以宣泄和空灵为主。尤其那副类似于呐喊的画,最准确的渲染出女主角精神恍惚,内心潜意识深处,有看似平静正常的现实与压抑的潜层记忆交织等情感表达,才会有“鬼女孩儿”这个形象的出现。而矛盾之处在于其主人为何选择这样的画作来装饰房间,并未在电影中有所明确阐述,也许是鄙人未有发现。如果要增添它的合理性,我所能想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别墅的男主人为了能让女主角能全心投入到恐怖小说的创作工作中而摆设的或许更能符合别墅男主人和女主角暧昧不明的关系,可惜在电影中并没有这样的阐述。 说到别墅男主人,我觉得导演对他的安排更是十分精妙。所有观众一至认为他是本片中唯一的正能量,有他出现压力骤减,让观众舒了口气,原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使得整部电影松紧结合尽然有序,不至于让你过分感觉到恐怖而丧失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不过我不理解在电影后期女主角老公激动时刻作为朋友主动去奏上一拳这个行为,个人认为这中间是有故事才会有如此之过的情绪。至于什么故事,电影中却并没有进行表达,这就导致他和女主角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明。也就是因为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未明确指明,最终致使情节设计上显得太过干净。个人认为,将他设置成女主角大学时的追求者更为贴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要在女主角老公情绪激动时给他一老拳。 另外,女主角的老公这个角色,我觉得导演在电影中对他的处理是个败笔!电影中从JCSS的口中讲出他有家庭暴力,我却感觉不到他的暴力威胁,没有真正看到这方面的体现反而是激动了就一直不停的拿双手毫无目的摇晃女主角。用暴力来说明他对女主角的压力,从而导致女主角不愿让小男孩儿和他老爸接触这一解释显得太过无力。如果这部电影需要更为出色的感染力,我认为人物的丰富程度上该下点功夫。 ![]() 对布娃娃出现的安排,在整个片子中显得可圈可点,和鬼女孩儿一样的单眼皮加上布料质感苍白的表情让我们相信它就是有生命的。再从窗外茂密的草丛中,每一次扔掉小男孩儿又捡回来抱着,以及明明锁在阴暗的柜子中又突然出现在笔记本旁。布娃娃到鬼女孩儿的一次次忽然转变,让观众把握不住他们之间变幻的节奏在现实与灵异中揪心,分不清何时会由无生命静态的布娃娃变成从背后推人的鬼女孩儿,将整个片子的压抑气氛推向了最高峰,在音乐的推波助澜之下,原本把电影当故事看的我们一次次承受着强大的心理暗示,最后累积成不得不深信的事实。 ![]() 对鬼女孩儿的安排,导演细致的构思证明了他十分懂得小孩子的心理状态。爱玩,爱哭,怕孤单,调皮,单纯的爱恨都是纯净小孩儿的心理特征。剧情安排上重复的叙述了女主角和小男孩儿小时候遭遇单亲时对自己母亲的不理解,让我怀疑导演小时候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下长大,才在电影里有这么强烈的诉求。而导演在各种让人感到恐惧的事物上对她出现的设计让观众揣测不定,窗户上的剪影、床下的手、打开柜子出现的苍白小脸,无一不挑战着我的忍耐神经,最后那一张即将舒展开的纯真笑颜突然变成伴着尖利声音带着寒意的邪笑,让人在原本释怀后又悬着一颗心,总体回归到整部电影的恐怖主题上。但是也非完全合理性,鬼女孩儿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推人行为,第二次是推女主角因为担心她要跑掉不和自己玩,这很符合小孩的天性;第一次是和单纯的小男孩做游戏在树枝上把他推下来,这里的话用怨恨来解释都不是那么顺理成章,没有怨恨的支撑点,如果是因为小男孩和小女孩做游戏他的母亲参与进来阻止而产生的情绪,那我个人感觉强烈到主观上去推那就有些牵强了,而且也丧失了你小女孩儿纯真的天性反而显得世俗了些;或者可以客观处理成小男孩儿一不小心失足摔下会更合乎情理也不一定。 ![]() 梅婷成功塑造了一个柔中带刚的母亲形象,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出她对角色的把控能力非常强,是个出色的演员。从开始作为母亲对儿子额头的一吻到面对鬼母亲血红双眼时流下的真挚眼泪,让原本青涩的年轻女人形象瞬间成熟;而准确演绎出温柔感性的正常面和冷酷敏感另一面,也让角色分裂的精神状态丰满起来。这是演员对生活长期观察推敲和经历积累才能达到的水准。但是在电影中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程度一直处于较为单一的状态,还有待加强。在出现了那么多压抑的现象之后,情绪的累积应该是由浅及深,在最深处还未有足够淋漓尽致的表达。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