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年实现了新突破,2009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2.6亿元,占到了全省的二十分之一强,财政总收入达到93.6亿元,占到了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5年的全国第188位、西部第15位,跃居到2009年全国第59位、西部第5位,年平均发展速度达61%,成为神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以“全民免费医疗”为代表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创新举措赢得广泛赞誉,神木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对一个县来说,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衔接处,搞好城乡统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县上“十一五”初期在全省就率先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社会和谐化”的新思路,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神木跨越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大地园林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以社会和谐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县把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融入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六园八区”初具规模。入园项目严格执行“烟囱不排尘,厂房不漏气,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的建设理念,初步实现了园区内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兰炭产业的升级改造迈出了神木新型工业化第一步。兰炭上联煤炭,下接载能化工,是神木地方工业的基础性产业,2006年以来,县上积极推动兰炭产业技术创新,全面启动了“上大关小”地方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关闭小兰炭企业170多户,形成了煤—兰炭—电石—聚氯乙烯、煤—煤焦油—成品油、煤—煤气—电(金属镁、还原铁)三条产业链,最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列入了国家产业目录,运行近20多年的兰炭产业终于有了“身份证”,省委赵乐际**称之为“煤炭加工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城乡人口布局发生重大转变。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大量农民进城就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神木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近10万人,占到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于80%以上的民营企业在县城和重点城镇,使县城和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五个重点城镇已集聚人口30万人,加上其他10个建制镇,城镇人口达32万,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按居住地统计农业和城镇人口的新标准,神木城镇化水平已达到75%。神木县不仅在教育、医疗、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而且还加快打造“一体两翼”30分钟交通圈,把县域经济核心圈内的大保当、锦界、西沟、县城、新村、店塔等发展重点连成一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锦界、店塔两大工业园区为组团的便捷交通网。开辟了神木新村、第二新村和西沙、铧山等城市新区,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规模,县城规划面积由11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 “组织在身旁,离乡不离党”,针对大量党员群众进入城镇,给流出流入地的党员管理服务带来新的问题。2008年5月,神木创造性的建立了流动党总支和党支部。目前全县共有流动党总支11个,流动党支部 48个。他们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为各种帮扶活动牵线搭桥,还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劳务培训、意见征询等服务深受欢迎。该县实施能人富村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极鼓励支持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办企业,担任或兼任村干部,目前全县共有260多名企业家和经济能人返乡任职。2007年,该县公开招聘8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担任村指导员和村主任助理,任职以来,大学生村官发挥其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 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新事。 在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推行重度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免费供养的基础上,2009年3月1日起,神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打破干部职工与城乡居民的界限,农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公务员一样的医疗待遇。一年来,全民免费医疗运行平稳,效果良好。这项开国内先河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可行性、独特性也得到了媒体和卫生部、民政部以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改革》杂志2009中国改革十大“关键词”,神木医改上榜。还先后被评为“2009中国十大民生决策”、“2009年度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和“2009年地方十大新政”,被评为陕西2009年十大新闻之一。榆林市委常委、县委**郭宝成还被评选为“2009中国改革年度人物”。 可以说神木,真正走向了“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的福利大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