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原创内容] 超过神木 十强县府谷第一(图)

阅读数:1654  |   回复数:0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10-4-14 08:48:3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smtcw 于 2010-5-3 11:32 编辑


2009年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名单昨日出炉:府谷县超过连续五年位居“十强县”榜首的神木县,成为2009年我省“十强县”之首。之前较为落后的凤县,以发展特色旅游业,首次闯进“十强县”,位居第九位。

  昨日上午,省**在西安举行表彰大会,公布并表彰了2009年我省“十强县”、争先进位“十强县”、“五强区”、“争先进位”前8区名单,还首次对工业增长速度前10县(区)进行了表彰。

  新城区首次跻身“五强区”

  据悉,2009年,我省按照新的监测考评办法,对监测考评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根据新的指标体系测评,“十强县”和“五强区”及其位次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凤县和西安市新城区首次跻身全省强县、强区,二是府谷县以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社会指标由2008年的第三跃居第一,取代了神木县连续五年名列全省之首的地位。同时在“十强县”中,部分县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位次有所后移。

  “十强县”、“五强区”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介绍,2009年,“十强县”以占全省6.2%的人口,却创造了17.4%的GDP,县均实现GDP142.75亿元,是83个县(市)平均水平的2.9倍。“十强县”人均GDP达到61731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8倍,全国水平的2.4倍。

  “十强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59.38亿元,占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的49.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5个百分点。

  “五强区”也以占全省10.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1.5%的GDP。人均GDP为4465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全国的1.8倍。

  “十强县”“五强区”都有奖

  袁纯清省长在表彰大会上对2009年我省县域经济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但他同时表示,目前,我省县域经济整体滞后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县域经济仍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

  省统计局分析人士也认为,目前,我省县域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二是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多数县域经济缺乏长期有效的支撑产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不稳固。

  据悉,按照省**有关奖励办法,首次进入“十强县”和“五强区”的县(市、区)将各获得100万元的奖金,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奖励50万元为基数,对照上年位次,每进1位增加奖励10万元,每退1位减少奖励10万元,减完为止。

  分析

  府谷靠什么“跑赢”神木

  2009年,府谷县为何能超过神木县,成为全省“十强县”之首?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光解释说,府谷县矿产资源、水资源、要素资源都比较富集,比如煤炭、石灰岩等等,发展优势突出。近年来,府谷县积极推进资源转化,打造产业集群,实施工业化、民营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府谷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前移34位

  “府谷县拿到第一,靠的是较快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社会指标。”张晓光说,与2008年相比,府谷县进位指标多达13项,特别是很多增长速度指标位次前移,明显好于神木。

  根据2009年监测结果,府谷县工业地区生产总值进了1位,人均生产总值进了3位,文教科卫农占财政支出比重进了3位,安全感满意率进了5位,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前移了34位、增加值占比前移3位,城镇化率前移6位。这些指标位次加在一起,使得府谷县在总体排名上超过了神木县。

  神木GDP增速比2008年后退52位

  而神木县在31项指标中,大部分增速指标、经济结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位次后退。其中,退位最大的GDP增速比2008年后退52位,工业增加值增速排第54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次后移10位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后退36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后退19位。据悉,增速的减缓,与神木县各项经济指标基数本身较大有关。

  张晓光说,虽然神木县被府谷县赶超,但是,神木县的部分总量指标仍在全省名列前茅,比如GDP(4526400万元),人均GDP(109360万元),财政总收入(9208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2元),均位于“十强县”之首。

  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神木县达到722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438元高出37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5153元高出2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神木县达到1910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4129元高出497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7175元高出1927元。

  2009年“五强区”名单

  经对全省24个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0项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09年度,名列前5位的区依次是: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

  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前10名

  经对2009年全省107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进行排位对比,2009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依次是:子洲县清涧县千阳县石泉县平利县高陵县白河县彬 县城固县淳化县

  新面孔

  凤县发展特色旅游业跃进“十强县”

  在2009年我省“十强县”中,凤县首次进入榜单。据介绍,凤县地处秦岭深处,之前一直较为贫穷,长期以来当地GDP和财政收入80%以上都来自矿山企业。

  近年来,凤县提出了“不拼资源抓生态”,“不拼速度抓和谐”的理念,并制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的四大发展战略,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加快了发展。把发展重点从地下矿产资源开发,转到地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上山水资源利用并重,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特色旅游业等,跃进了全省“十强县”行列。

  昨日的表彰大会上,袁纯清省长对凤县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凤县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完美结合起来,其发展路径值得其他地区挖掘和学习。

  揭秘

  “十强县”是怎么评出来的

  记者获悉,2009年,省**制定了新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将县域经济监测范围由原来的93个县(市、区)扩大到全省107个县(市、区)。监测指标也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等,并对原有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目前,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参考以下四大类31项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9项)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二)经济结构指标(5项)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重。

  (三)社会发展指标(13项)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升学率、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四)生态环境指标(4项)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卢红曼采写 (本文来源:华商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