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展示日”,居民手工艺品成为抢手货 记者王卫平摄
今年3月24日,吴起县将原来的金佛坪村与马湾村并成一个社区——金马社区,原来的“村民”都被称作“居民”了。这个被称为“金马社区”的试验田,迅速掀起了一场农村管理新政革命。目前,吴起县已经建立了17个农村社区。这种旨在“着眼城乡一体化,全力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政,被更多的干部群众所认可。
居民魏金刚的快乐事:种菜、看戏
6月25日,刚由村民摇身变为居民的魏金刚就带妻子来到金马社区看热闹,当天是该社区的“展示日”。
魏金刚种了几大棚蔬菜,一个棚一年收入2万多元,社区建成后,钱包鼓了,“居民”们的幸福感迅速增强。“原来买米面油都得去城里,现在打个电话就送货上门;原来头疼脑热要去城里医院,现在社区就能处理;原来孩子上学要到城里租房,父母还得陪读,现在社区建起好学校,娃娃可回家吃饭了;原来邻里有纠纷,弄不好就打架争吵,现在社区有警务室,矛盾能迅速化解。我觉得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
物质上的幸福感袭来后,精神上的乐子也接踵而来。社区已演了好几场戏,魏金刚的妻子逢戏必来,夫妻俩还计划参加居民秧歌队。除了种菜,他们还要好好享受生活。
金马社区所在的吴起镇党委**刘颢也挤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但他关心的是这次社区文化展示的效果。“展示日”共8天,由金马社区的8个居委会分别展示,时间各一天。目的是展示各居委会居民的绝活,有剪纸手艺的来“晒”剪纸,会做布艺的展示布艺,懂文艺的登台表演,力气大的进行拔河比赛,厨艺好的赛做菜……为发展经济,提高社区影响力和知名度,社区还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免费给商户提供水电,免收管理费。这一招很灵,不但群众急需的物资流进来,而且本地的蔬菜、水果也都签了销售合同,就连农民的手工艺术品也被拍卖销售了。
道庙沟是一条窄窄的黄土沟道,分散着吴起镇马湾村的三个村民小组。原来道庙沟内有300口人,现在只剩下十几户二三十人了。54岁的袁世刚是留守人员中的“年轻人”,“留下来的基本都在60岁以上,娃娃们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都走了。”
村支书马志宝说,马湾村的7个村民小组有5个位于深山,基本都是“空壳村”。“年轻人不可能再回来了。这茬人一老,沟里就没人住了,也就二十来年的工夫。”
人口外迁带来公共设施巨大的浪费,耗资巨大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几乎成了摆设,有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已变成了猪圈。吴起县委**冯振东说,吴起县有5.8万人分布在全县164个行政村,村均人口不到400人,并且这些人还是分居在方圆几十里的山洼。如2007年,吴起全县有农村小学生1244名,分散在158所农村小学就读,校均不到8名学生,其中只有一名学生的学校就达31所。这给公共服务送达造成巨大的困难。
而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金佛坪村、马湾村则迅速膨胀,这两个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人口达2465人。由于人流、物流十分活跃,两个村子新近出现了37个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达2880人。由于长期以来对流动人口和辖区内单位的社会服务管理十分脆弱,在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成为全县最薄弱的地区。
新举措:小村变大村 社区化管理
“大大小小的村子隐藏在高山深沟中,在如此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可能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怎样才能既不浪费财政资金,又能让居住较分散的群众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2009年的一天,冯振东将刘颢叫到办公室,命他尽快深入调查研究,迅速拿出一整套适合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型农村管理模式。几个月后,“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办法问世,从此开始了在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农村建立中心村,并推行社区化管理的试点工作。
冯振东说:“农村社区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人口密度大、资源配置高、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就近、就镇、就路建立中心村,**可以通过强化中心村服务功能,推进小村变大村,使其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和文化交流中心。”
农村社区建立伊始,**便将其职能定位为公共服务、居民自治。社区不是行政派出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组织,社区具体承接填补**行政部门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职能,向社区全部居民提供“一站”的一揽子服务。
在试运行阶段,**派出一名镇级党员副职干部进社区担任党总支部**,原村支部**升任副支书,镇**干部兼任社区主任,原村主任兼任社区副主任。打乱原村组建制,将辖区按居住区域重新划分,原17个村民小组被整合成8个居委会,管理各自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及日常事务。工商、公安、卫生、土地、畜牧、民政、计生等单位派员进入社区联合办公,快速处理社区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配套,扶持便民超市、农资市场的发展,又投入120万元,对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等服务场所扩建,使社区的公共服务效应最大化。
袁孝杰是金佛坪村原党支部**,社区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社区党总支部副**。当村干部已34年的袁孝杰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社区成立后,他决定参选社区主任或副主任。袁孝杰对自己很有信心,“原来选村主任时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哪个候选人家族势力大就容易占便宜,这样就把部分有能力而没势力的人排除在外。社区成立后选民多了,个别家族也影响不到选举结果,更能体现基层**自治了。”
在试验阶段,金马社区主任暂由**委派担任,但将来社区领导将按照《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吴起镇党委**刘颢说,未来将采用“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的办法,来选出社区主任、副主任及居委会主任,“不管你是常住居民还是流动人口,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为加强**化管理,社区还设立了社区议事制度,代表社区居民、单位、团体,讨论社区内的重大事项。同时,还设立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协助、督促社区工作,协调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每个居委会都有党支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将逐步实现社区自治。冯振东认为,社区自治制度的健康运行,能极大地调动村干部和群众参与村务的热情,培养并强化居民政治参与意识,“应该说金马农村社区化管理,推进了村民**自治的进程”。
“20分钟经济圈”带来全新变化
目前,吴起县已在全县群众聚集的中心村建起了17个农村社区。“除了管理便捷外,还要看其经济价值”。因此,吴起县提出“20分钟经济圈”的概念,即社区服务半径为10公里左右,居民到社区办事乘车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袁孝杰说:“社区带动经济的作用惊人得很!”金马社区建成后,**为原有的一所民办幼儿园注资,帮其购置教学设施,引进高水平教师,补贴教师工资等,使入园学生从原来的80人增加到166人,每名入园幼儿可以带动1-2名家长到社区内居住消费,仅此一项就增加人口近200人。目前在社区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流动人口2880人,加上社区居民2465人,“金马社区”的人口规模达到5345人,这些人的生活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基本可在社区内得到满足。袁孝杰的弟弟经营一个蔬菜门市,去年每天平均销售额为1000-1200元,社区成立后日均销售额达到了2000元;社区新近又增加了8个个体经营户。
冯振东在总结金马社区试点成效时认为,农村社区化管理,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的直通车,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被边缘化的现状,有效地解决了过去村级公共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初步建起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能够及时、便捷、高效、优质地享受到各种服务,用有限的资源给社区居民提供像城市居民均等化的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
金马社区横跨洛河两岸,窄窄的河道和浑浊的河水将社区及土地一分为二。河东因为交通方便,又是行政、市场中心而相当辉煌,但河西却是纯粹的庄稼地,居住在河西的居民甚至连房子都出租不出去。“有什么办法能让平时每年亩收入五六百元的土地,摇身变成年收入过万的金土地?”吴起镇党委**刘颢说,“答案就是转变观念,让土地流转起来,集中经营管理,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市场化的理念经营农业!”
吴起县农业局局长赵荣山说,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规模化效应,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同时,农民从土地上相对有保障地脱离出来,就可以通过出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等途径增加收入。本报记者王卫平
专家观点
原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农经师刘华珍:吴起县的这个做法,特别是建立起中心村,有利于节省耕地、增强并节省公共设施,加强基层领导,大有好处。过去的农村管理,族群关系有相当影响。改革后实行社区化管理,以居住和业缘关系开展相关活动是一大进步。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智敏:吴起县农村社区化试点的做法,为如何破解“空壳村”现象和城市公共服务滞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为如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等值化提供了借鉴。
农村服务社区化就是要实现城乡服务的等值化,保障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这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