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署昨天作出“中国能源消耗量已经超过美国”的惊人结论,中国方面迅速否认。这再次显示了中国与西方在能源问题上的尖锐矛盾。 西方近年总爱算计中国会消耗多少能源,但出发点常常不太厚道。他们通过这种计算抱怨中国用能源“太多了”,却对中国人均能耗远低于西方视而不见。西方觉着中国快速增加耗能量是不顾他人的自私行为,而中国人则认为西方自己过着好日子,却压制中国发展,这才是真正的自私。 能源是大国崛起的必需品,又是维系一个大国的必备品。能源是有限的,受地理**的。在 世界历史 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需要增加能源消耗,而以往的大国几乎都选择了战争手段来解决能源短缺。 能源问题的敏感性决定了,即便我们低调处理与能源相关的信息,低调地在国外买能源,但它在西方和世界舆论中的高调出现却是必然的。低调含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这点往往不为西方人所理解。我们经常因此被看成偷偷摸摸和不怀好意。在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 国际 话语权争夺战中,我们至今仍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 西方可以不听中国的说法,用他们的历史经验来指责中国。中国也有更多理由不理睬他们。但这样做很可能使中西之间的感情对立越积越深,因此积极对话或许是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把能源战略摊开来让世界看。无论西方的意见领袖带有多少偏见,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把西方社会关心的一些问题讲清楚。 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近年的发展速度也是世界第一,两个第一加起来,决定了中国再节约,能源总消耗量早晚有一天会超过美国。即便如此,只要能按照中国的能源政策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算一下,就会得出合理的结论:中国根本没打算像美国那样大手大脚地消耗能源,要知道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现在只是美国的1/5。 事实上,中国今后将不得不继续增加能源使用总量,为此中国要到国际市场上去买能源、并购外国能源企业,这没什么理亏的,这是我们的发展权,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与西方谈论。中国未来需要多少能源?准备怎样获得?为什么不会通过战争手段?未来怎样减少单位能耗?我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一次讲不明白就多讲几次。这样的战略透明会使短期内的麻烦增加一些,但坚持做下去,必将赢得更多的外交主动权,为中国形象加分。 归根结底,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主动权将取决于怎样把单位GDP的能耗降下来,在发展与节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的能源消耗多,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将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一部分能源是为西方人烧掉的;另一方面中国的节能技术确实还不够一流。中国该承认的承认,该争辩的争辩,该反驳的反驳。只要我们有一个清晰可信的科学发展并节约能源的路线图,就一定能博得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理解。我们当前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我们有做得更好的愿望。这一切完全可以高声说。▲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