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黄土高原极普通的民居,是陕北农民的生活家园。在这里,沉积着千年窑洞的艺术文化,在这里,渗透着黄土儿女难以割舍的高原情。 神木位于陕北之北,它的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它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利用自然山形地势挖掘窑洞而居。 随着一孔孔窑洞的兴起,一个个窑洞院落的建成,窑洞村落渐渐成了神木南部广大黄土丘陵地区的一道风景线。 ![]() 行走窑洞间,漫步在时光已逝的乡愁里。插入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打开那扇斑驳陆离的木门,揭开褐色窑洞的面纱,呼吸间,扑面而来的是黄土地苍凉壮美、厚重沧桑的历史气息及“烧柴热炕,满窑生暖,主人坐在炕头,其乐融融”的和美情景。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穴居野处”,这是窑洞的雏形。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改进、完善,窑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窑洞文化体系。 “冬不生火暖融融,夏不摇扇凉清清”,是窑居人自古流传的共识。施工简便、节省木材、造价低廉,是建窑人能实现的价值。节省耕地,保护环境,是窑洞之于社会的意义。窑居者寿,是皇天后土对窑居人的馈赠。不管人们怎么变换窑洞的形式、构造,但它给予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价值,是不会改变的。 窑洞修造,历来有许多讲究和说法。选址、朝向、奠基吉日、门窗尺寸、内部摆设、合龙口、暖窑,都讲究“风水”。神木人的窑洞都是自己动手修的。不过,建窑不是件简单的事。 第一步:请平士(阴阳)看风水,选宝地凿建 窑址一般选在向阳湾里,遮风避雨,多子多福。 高家塔村是神木南端的一个小村落,这个村子的人是高霍的后代。高霍原为山西洪洞县人,后迁来高家塔定居。高霍起家建窑就是选在向阳胶土崖处。高家塔村的地质构造属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又覆盖有风成黄土层,山大沟深石头多,它的后山厚而绵延,前山远而平缓宽广,是建窑的理想之地。风水宝地建起的窑洞,庇护着高家人丁兴旺,财源茂盛,世代富贵。 当然,建窑选址也有风水禁忌讲究。一忌山尖,二忌烂山破洼,三忌贼头山,四忌冲心水、冲心沟,五忌四面临路,六忌大门顺直冲大路,七忌……总之,都有严格的讲究。 第二步:给宅院坐字 地势选好后,主家要请平士坐字,为即将建造的宅院趋吉避凶。 坐字,是一种由天干地支形成的学说。平士会根据主家的姓氏,避开“子、午、卯、酉”所属的四个坐向,定一个坐字,然后在上面建一个太公楼。念叨、烧表后,宅院的太公算是立起了。“太公”即姜子牙,农俗中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建窑前,把“太岁爷”供奉起来,才能破土动工修建。 第三步:挖窑洞 关于窑洞挖掘的空间宽度,是有口诀作为固定模式的:“宽一(丈)高一(丈)深二丈”“有多宽就有多高,入深加倍”“土打的窑洞丈二宽,夏天凉来冬天暖”,说的都是标准窑洞的建造尺度,当然神木人建窑时,会适当的加深、加长、加宽。 洞内会有一盘两米左右的掌炕,几条通烟火的炕洞,直伸垴畔的烟囱。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和成泥状抹平打光的炕面;五花八门的炕围子;可安放一大一小两口锅的炕边锅台;用柳椽箍顶的窑顶;用红泥麦鱼拉底;用白泥粉刷墙的内壁;采光和空气流通较差的一炷香门窗,一个简陋的农家窑洞就成形了。 高家塔村就是典型的一个石窑聚集村落。据《高家塔村志》记载,村里人起初居住的是接口土窑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20世纪初,高家塔人家家住上了石窑。新中国成立初,村里共有70多孔窑。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人口的增加,高家塔村人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修窑建宅。20年里,村里碹起细面子新石窑370多孔。 修建石窑时,还有很多说法。“码头石”——安放第一块石头(下石)时,主家要给掌尺匠人一定的“花红”。过去是一两块钱,现在是百元大钞,视主家的经济实力而定。同时,还需给匠人不小于一米的一块红布,讨个吉庆。下石、砌窑腿、背壕、镶平窗、劵洞过顶、灌实镶缝,一孔窑洞就算是建成了。 第四步:合龙口 在农村,修建几孔窑洞是件大工程。神木人建窑只聘请一个掌尺匠人、几个熟练的匠工,其余的皆是请邻居帮忙。当窑建成合龙时,“合龙口”仪式是必不可少的。 “龙口”,指窑顶处正中间,人们事先留好的一个口子。“合龙口”,即指在龙口处放入五彩石、五色线、五谷,为女娲补天、五龙治世、五谷丰登之意,该仪式是由掌尺匠人执行的。 “合龙口”,一般选在当天正午时分举行。先在正窑腿上贴一副对联,可以是“五色石块封舍顶,一点泥香合龙口”,或是“不用遮天蔽日布,只需女娲一碗泥”。然后掌尺匠人披红挂绿,站在窑顶中央,念念有词:“美酒一碗奠龙口,敬请神仙来饮酒。新宅泰平财源茂,六畜兴旺五谷丰。天地神仙降福来,窑里屋外喜气生。今日奠定千秋业,世代传承万年兴。”边念边将事先准备好的双数硬币、符印、五彩石、五彩线、五谷等一起撒到“龙口”中。等主家送完红包,掌尺匠人撒过五谷之后,“合龙口”仪式才算完成。为了讨主家欢心,掌尺匠人撒五谷时,要边撒边念:“一撒东方甲乙木,风调雨顺生五谷。二撒南方丙丁火,国泰民安人寿长。三撒西方庚辛金,家庭和睦万事兴。四撒北方壬癸水,勤劳致富永不衰。五撒中央戊己土,四季平安享福禄。” 仪式结束,主家要大摆筵席,犒赏匠人和帮工者。 第五步:补岔压顶 这是建窑最后一项工作。补岔,要分层灌实,四周起墙、过顶三层。如此反复,修建出的窑洞才具有防水挡风的作用。 高家塔村的窑洞或许有些简陋,但是它并不单调。窑洞外,往往有一小畦菜地、几棵枣树。虽然没有姹紫嫣红的百花争艳,却有朴实无华的农家菜园,倒也是这方土地上的一道绚烂风景。 ![]() 据80来岁的老人说,早在100年前,村子里的土窑洞就“退役”了。 北风呼啸,衰草黄山。覆雪素裹,洁皑银装。季节在变,生活同样在变,不曾想过,春风一度,万木复苏。机器轰鸣,惊鸟飞散。半年时日,砖窑层叠。如同壁画,悬于天际。洞窟飞叠,犹似楼群。这是神木新的窑洞。 ![]() 多少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从最初“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基本愿望,到如今走出窑洞,走出大山,去外面寻找备受憧憬的都市生活。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享受着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神木人,虽然已经告别了窑洞,却依然对窑洞情有独钟。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