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话说神木 发表于 2022-11-9 10:27: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古时,有城即有城隍,城隍则是神,有神即有庙。神木县城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筑土城起,城里城外便修筑了诸多庙宇。当然也有一些是建城之前就存在的,比如城隍庙。

道光年间《神木县志》记载:神邑之有城隍庙,由来远矣。据了解,神木城隍庙,是明永乐年间修建的,旧址在东山旧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戊辰,移建今城之东,距县署东南半里。斗转星移,风云变幻,今天的城隍庙已成了历史名词,成了神木街上的一个符号,不再有真实的存在。



忆往昔,城隍庙光辉万丈;追思情,城隍庙香烟永飘。

最初建造的城隍庙,经过多番改造、修复,庙宇结构已有些许变化。不过,老人们说,城区东南角一直到东街,大部分都是庙宇,其中的城隍庙是神木县最大的鬼庙。

在城隍庙的外围有一座牌坊,写着“不由人算”,意在劝人为善。岁月更迭,寒霜消融,终是留下了它的痕迹。

每年农历三月初,设有城隍庙会。庙会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路边各式各样的物件吸引着人们……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戏景“城隍爷出府”了。出府仪式威严,场面宏大,人群涌动。拜神、烧香、许愿、布施等等,是“敬神”必不可少的环节,酬神大戏更是把庙会的气氛渲染得热闹非凡。

从某种意义上说,庙会是老百姓对神明虔诚、尊崇、敬畏的一种酬谢形式。同时这些庙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物资交流、商业贸易、人际交往的平台。

也就是说,一座庙的建立,不单单是对原始自然与神灵的崇拜,更多的是,当权者需要通过庙宇,传达一种思想,引导、教化百姓,从而达到统治百姓的目的。

作为一城之主,城隍爷有着绝对的地位,他掌管着城池及城池里百姓的生死、平安。为他建一座庙宇,恰好可以报答其神恩。如道光《神木县志》记载的那样:观庙貌之辉煌而知神之格思,则凡水旱昆虫饥凶夭札,自不能侵。

有神庇佑,万事皆顺。神木作为边城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此地,战争频繁的背景铸就了神木人崇武尚义的传统个性。彼时彼地,关帝信仰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崇,已演变成佛教的“护法伽蓝”、道教的 “关帝圣君”、儒家中与“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民间信仰的“人神”。如此多重背景之下,神木城内对关公的信仰达到了鼎盛。

有关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神木城周边有六座关帝庙。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位于神木东山上的关帝庙。



关于这个关帝庙的建造年代,现已无法考证,但是有一首明代诗为关帝庙做了证言。诗名为《神木谒武安王庙》:乡园连邑里,此地界新祠。灵迹古今著,忠心天地知。门间生翠柏,地僻播芳蕤。欲假吾王剑,长驱斩郅支。曾有专家据诗中“郅支”一词做出推测:神木东山关帝庙的建造年代,最晚也在嘉靖年间。

至于诗中所提的“新祠”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关帝庙,据碑记、史料记载:原庙基起落五层宅院,殿宇巍峨,气势雄伟。

而这段重修庙宇的历史,神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神木有一位名医,叫折贵卿。原本是个无名的小郎中,因关帝圣君显灵,赠他《针灸全要》一书。从此,折贵卿的医术日渐精湛,闻名四里八乡。后来他向关帝爷许愿,欲在香炉山下修建一座关帝庙,以答谢神恩,却因资财少缺,一直难以实现。

某一日,省城的巡抚大人肝上生疮,病卧床榻,派人请他医治。折贵卿凭借自己高超的医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医治,终于医好了巡抚大人肝上的疮。

当巡抚大人问他有何夙愿未偿。折贵卿便将许愿修关帝庙之事据实以报。巡抚大人为答谢折贵卿的医病之恩,于是派人到神木主持大局,支持折贵卿修建关帝庙。各州府县听闻后,纷纷送来银钱,供修庙使用。就这样,历时三年,食用白盐十八石有零,终于在香炉山的荒坡上建起一座庙堂宏伟的关帝庙。

庙宇刚落成,就有阴阳先生预言:斯邑武星得地,必出魁元。

1813年,嘉庆十八年癸酉科武举,神木邑人武凤来、秦钟英双双得中。1817年,武凤来得中丁丑科第一甲第一名武进士,成为神木首位武状元。1819年,秦钟英得中己卯科第一甲第一名武进士。两位状元的得中,真实地应验了预言。

不过,有人把秦钟英得中状元,归于运气。据说秦钟英本来只中了第三名探花,由于嘉庆帝驾临太和殿唱名时,见状元、榜眼姗姗来迟,便钦点秦钟英为新科状元。

不管是关帝爷显灵、照拂,还是神木人本就武艺高超,在那个战祸连绵、边境摩擦不断的年代里,作为虚拟的保护神,关羽,关帝爷,在边关将士、百姓的心中是最至尊、最权威、最神圣的。

走进历史古庙,洞悉世事变化。随着边兵进驻,逐渐兴盛的关帝信仰,也随着城市社会功能的变化而改变。一消一长间,关帝庙也慢慢被人们遗忘。

玉帝庙、大仙庙、孔庙、文庙、龙母庙、财神庙、禅海寺、文明寺、鸿福寺、南庵、观音堂、新庵庙、莲花庵……一座座庙宇,渐渐被掩埋在岁月里,只留下那座座门楼前,匠心独运、精雕细琢的雕刻;重重院落中,那工艺精美、鬼斧神工的建筑;曲曲回廊中,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壁画;仙佛雕像前,作如是观、大慈大悲的梵音清唱。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爱操心的姑舅 发表于 2022-11-9 20:03:5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城隍庙已成了历史名词,成了神木街上的一个符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