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氪金”钱难退的新闻已屡见不鲜。家长发现“熊孩子”游戏充值申请退款,却往往得不到游戏机构的有效答复。 今天,给大家推荐人民网出品的“人民投诉”平台(浏览器访问:weiquan.people.com.cn)。可以看到平台上已经有大量涉及未成年人网游大额充值的相关投诉。包括:实名身份认证成摆设,大额高频充值无提醒,平台和游戏方恶意设置退款障碍、退费额度不合理,防沉迷系统“失防”等的投诉。![]() 如果涉及熊孩子的类似问题,家长一定要知晓是有法可依的。今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5月28日,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发布,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那“熊孩子”玩游戏“氪金”,这钱到底能不能要回来? 能! 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能够确认游戏充值行为是由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则该未成年人进行充值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退还;如果游戏充值行为是由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还需要判断其充值金额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定。 此外,作为家长,如何守好“第一道关口”,避免未成年人大额充值事件再次发生? 提醒广大家长保管好自己的手机、身份认证信息及支付密码,严控孩子玩手机时长;同时,教育孩子充分认清一些互联网游戏的诱骗陷阱,包括: ◆免费皮肤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诱导孩子进行转账操作骗取未成年人钱财。 ◆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诱饵,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识破红包返利虚假信息。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屏幕前的你 如果遭遇类似的消费权益侵害 可通过“人民投诉”平台反映 在“人民投诉”平台上,有关“熊孩子”游戏“氪金”退款问题不少已得到妥善解决—— 网民用户89007363投诉:7岁孩子在观看直播时想要赠送礼物遂尝试充值,尝试支付成功且发现微信余额未减少,后又充值6元、20元、30元、60元,达到95379元。我们多方面举证证实是孩子充值消费,平台均不予采信并多次驳回退款申请。 机构回复:经核实已退款成功,已电话沟通完毕。 网民用户79921269投诉:10岁孩子在某平台充值42434元,公司不给退款。 机构回复:经核查我司已与投诉用户达成一致,目前已完成退款。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