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泰然 于 2015-3-1 13:39 编辑 《北漂启示录》 三、关于恻隐之心和劳动异化 我在工地上面对的是十多个工人,他们衣衫褴褛,吃的菜都有时候结了冰的,每天还要天黑才下班。从一个人本能的角度讲,会有很多的同情,但是项目部给我下达的任务却很紧急,需要他们打着手电筒去地下室加班。不免会陷入一种矛盾,是应该去怜悯民工兄弟的不易,还是应该提高一个人的职业操守,为自己公司和甲方负责、坚决加班? 人在本能上是善的。比如说你路过一座桥,有人想跳河,即便你没有去阻止,你也会有一种隐痛——多么不希望他跳河。这是人的固有的本质,就是不愿意让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 所以,对民工,我陷入这种矛盾。在项目部的重压下,我收起怜悯,责令加班。这个矛盾困惑我,以至于我根本无法继续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我怀着一种解惑的心情,发现了马克思的——社会代价理论,还有劳动异化理论。我觉的我这半年以来的困惑都解开了,带给我一种达观与释然、。 马克思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它的组成是很多个阶层,从下至上的农民、工人、小工头、作坊主、企业职工、企业管理层……政府首脑。因为社会资源的有限,只有在这个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和中部的人,才能享有一种真正的好人生,而底部的人的人生,是一种牺牲。所以,历史轮回中,底层的人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牺牲品,就不断的变换自己被牺牲的角色,导致竞争的广泛形成,导致社会进步。 劳动异化。人的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就像一个在海边玩沙子的孩子,她是自由自觉的。当人的活动一旦变的被动、不自由的时候,人的创造性和智慧就无从施展。在马克思原文里有很生动的阐述: “建筑工人创造了商品房,但自己却住在窝棚里;建筑工人创造出雕梁画栋的作品,自己却衣衫不整丑态百出;建筑工人创造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自己却身体残疾而忍受病痛;” 换句话,人的劳动成果已经不再是自己自由自觉劳动的作品,而是成为一个反对自己的物体(劳动成果与劳动者的对立),这就是劳动被异化了,这就是劳动者痛苦的开始。 我简单的说这两个概念,是因为我知道了如何去处理我和工人的关系,那就是抛弃那种怜悯,而用一种更加苛刻的要求去对待工人。(有些人看了觉的我冷血,其实我这人很温暖,只不过这是社会对人的需求,也是一种唯一合理的关系) (未完待续)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