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启示录》 四、天津之殇 我在这个工地待了8个月 转眼已经是09年年初 我去了一个公司的库房,那种感觉人流离失所的心境,令人觉的在施工单位的不安与日俱增。 各位看官,且不要先说我适应能力差、毅力薄弱之类的话,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施工的人都知道,我们自己亲手将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看到自己的作品,那是一种自豪感。(有人会说,这不是自己的作品,只是一个自己为了获得劳动以外的东西而产生的作品,你是对的。)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这种自豪感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是,无止境的迁徙、流浪。 客观的说,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 建造了那么多楼宇,回想起来真的是感到欣慰和高兴,那是对自己劳动肯定的部分。但是,一旦建成,这里将是那些财富新贵、能源新贵、地产新贵吃喝玩乐的乐园,而自己将很快离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否定——觉的自己的劳动没有意义。 在09年5月我被公司派到一个滨海城市,承建空军的一个项目。这里的头子是一个团长,监理是花甲老头一个还有一位未成年小孩。因为这是联营项目,所以,联营方老板权力很大,我们派过去的人,只有听从的份,在这里很快就是一年,到了10年夏天。 在这里发生很多故事,首先学会了做资料和建筑试验。我自己也从毕业时的文弱书生,变得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人间冷暖炎凉。 最重要的收获,是在施工现场看到了那么多颠沛流离的故事和很多人悲惨欲绝的身世,自己变得倍加珍惜当下,即便还是板房、还是臭不可闻的厕所、还是没有洗澡水的夏天、还是苍蝇先吃的饭菜,但我觉的这一切显得多么可爱而温暖,不是自己认可了这种生活,而是我变的愉悦的接受了,然后很有耐心的去一步步改变,令自己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之所以还会愉悦、会接受,是因为我懂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更加懂的人应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去。 但是 矛盾依然存在,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麻木了。首先在这样的施工单位,年轻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是值得称道的。通宵达旦的混凝土施工,烈日下挥汗如雨、冬天里的酷寒……想起这些都觉的不值一提。但是,每个人最在乎的是什么,是那种与外界的隔绝、那种不停的迁徙、不停的奔走,人没有一种归属感。在这种时候,不免会想,建筑业的存在难道是一个错误吗?马上否定自己,毕竟全国这么多住宅都是施工单位的功劳啊,没有我们,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一种需要。但是马上会想,施工的人常年在外,颠沛流离没有假期,在工地上整日蓬头垢面的活着,这样的生活算是正常的吗? 其实,我根本不认为有些人说的,要看你兴趣。那是假话。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在施工单位,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学会施工的那些技术和管理,为自己去一个固定的单位做准备。 有人会问,人人都想脱离施工,那施工让谁去干?很简单:让那些没有选择的人去干。假如你在施工单位已经觉的经验、技术还可以了,又有一个新的单位可以照顾的到你的薪酬、人性化生活、人性化工作强度的话,就跳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者你自己除了施工还没有好的选择,那就谦虚的去丰富自己。 老舍先生的茶馆,为人熟知,因为小茶馆是一个社会的窗口。但以我个人之见,施工现场,也真的是一个社会全貌的典型浓缩。首先,建筑业与很多产业息息相关,参与到建筑业中的人员素质也是一个落差极大的分布,还有参与到建筑业中的组织也很多,有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工人团体等等。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万花筒的时候,谁的生活会影响你?那就是决定了建筑会成就你、还是会埋葬你的关键所在。 有些人说,为什么在工地上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关系这么大。这个不言而喻,想着自己未来的人,总会步步为将来设计,尽量避开劳务队的宴请、唱歌叫小姐、不沾烟酒、也不为了获得好的表现而卷入与各种团体的利益纠纷,只是埋头苦干。而那些被工地外的灯红酒绿所吸引、被包工头的小恩小惠所束缚、被小姐们的风尘气息而迷失,那将是他不幸的开始。原因很简单,生活的不检点和不健康,将会直接毁掉一个人的精气神、进而是身体、进而是意志。这些变化,警觉的人会悬崖勒马全身而退,不自重的人则会陷的越深越不能自拔,而且还会把一句话挂在嘴上“干施工就得这样!”。我擦,真是悲哀。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