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察,出租车与乘客矛盾挺尖锐,感觉似乎超出了穷富矛盾。个别乘客仇视出租车司机超过了穷人仇视富人。本来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为何如此紧张? 依我看,问题出在乘客与司机感觉路途远近的误差以及约定俗成的收费与乘客接受能力的差异这两方面。本来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打表收费。据我调查神木本地乘客及出租司机,80℅左右的乘客是不愿打表的,相反,80℅的司机是赞成打表的。基本上,距离近的(3公里以內)双方对打表没有分歧,反正都是起步价6块嘛!距离远的(超过5,6公里)因为事前议价或一般超出城中心乘客和司机基本有共识,所以矛盾也不多。问题就出在两方面:一个是距离在3到6公里间的这一抉,司机收10块乘客不接受,乘客付6抉司机觉得亏。加上心里接受程度不同及沟通方式差异,极易产生矛盾。另一个是,街上出行冷季(冬夜十点后,夏夜0点后)时,出租车空驶费用转嫁问题。神木一般在冷季实行起步价上调4块的办法解决。这一部分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路途稍远的乘客与司机之间。分析完后,不难得出结论:约定俗成的一些收费标准存在三个致命缺陷:标准的模糊性、执行的随意性及公众对标准了解的缺乏。解决的办法也就是计价收费。 但计价收费后还有四个问题须解决。(瞌睡了,以下简单提一下)一是否允许捎客?二新村、西沙、铧山及后坡以南算城区还是城外?三谁来组织实施落实?四冷季空驶费用如何转嫁及宣传? 亲亲们,赞成不赞成计价收费?留下你的态度,可以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