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陕北榆林800里沙漠正成为陕西“第二粮仓”

阅读数:1053  |   回复数:3
豆子 发表于 2011-1-17 21:39: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新华网陕西榆林1月17日电(记者段博)隆冬腊月,走进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定边等县,记者看到,带着丰收的喜悦,不少农民正在杀猪宰羊。随着**扶持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曾经贫瘠而荒凉的800里沙漠正成为陕西的“第二粮仓”和农民致富的金土地。
陕北榆林的“三边”地区由于气候恶劣、风沙肆虐、土地贫瘠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周河镇是靖边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从靖边县城到这里需要驱车两个多小时。这里山大沟深,生活环境恶劣,农民广种薄收。靖边县委书记马宏玉告诉记者:“几年前我看望周河镇的群众时,很多村民表示想到邻近的其他省份去,让我很受刺激,从此下决心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靖边县东坪村村民今年初刚搬进移民新居。村民程元祥在新房里向记者说起了收成。“2008年起,**帮我们推平了坡地,打了水井。今年光洋芋(马铃薯)产量就超过8万斤,加上荞麦、谷子的收入,我们一家6口人收入超过6万元。”
村支书张良说,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经济等,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村民搬进了统一规划的移民新居,日子越过越红火。
东坪村只是靖边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也令人眼前一亮。农民王贵军家种了24亩制种玉米,玉米秸秆可当饲料喂猪,猪粪又可当肥料种地。王贵军家仅农业收入一年接近8万元。
榆林市委常委、靖边县委书记马宏玉说,按照“一乡(镇)一业”的发展规划,靖边县农民从2007年起通过做大做强薯、菜、畜三大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靖边农民的人均收入已从2006年的2022元提高到2010年的8000元,贫困人口下降80%。


2007年至今,在800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三边”地区,榆林市共开展了5大类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示范田36万亩,共有39项全国高产纪录在此诞生。在定边县学庄乡等5个乡镇的10086亩旱地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中,玉米亩均产量达到819公斤,比当地半覆膜玉米田每亩增产400公斤以上;神木县马镇乡盘塘村千亩“海花1号”地膜花生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鲜果1068.9公斤,经烘烤后的干果为508公斤,创全国千亩花生平均亩产最高水平。
据记者了解,今年榆林市的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55万吨。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武军 发表于 2011-1-18 09:10:4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还不错吗!就是怕有人再吹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豆子 发表于 2011-1-18 09:17:5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武军 发表于 2011-1-18 09:10
还不错吗!就是怕有人再吹呢!

也许吧,这也只是个**的预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军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22:5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回复 豆子 的帖子

啥时间这沙漠能种起仙人掌估计就离这个计划不远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