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经济开发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十一五”,无疑是榆林高速发展的五年。五年,让这座城市改变了太多。 而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榆林市委、市**制定出台了大能化、大农业、 ![]() 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十一五”以来,这个历史上以皮毛和小手工业著称的榆林,现在变成了能源输出、交通枢纽为第一产业,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塞上名城。 榆林强力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步形成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等“两区六园”和50个县级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 截至2010年底,榆林的城市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50万,分别比2005年增加22平方公里和22万人。目前,榆林城区市政道路总里程240多公里;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榆林市主城区房屋建设面积比五年前扩大1倍多,相当于再造了一座新城。 环境改善又见蓝格莹莹的天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榆林总是漫天尘埃,而今,这一切正渐行渐远。 2007年9月,市**出台相关意见,主要从“禁烧烟煤”和锅炉整改这两个着力点入手,全力治理大气污染,拉开“蓝天工程”的序幕。榆林市还建成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开展尾气检测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气化集中供热,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榆林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全市完成榆林红石峡、神木瑶镇、横山王圪堵3个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工作,开展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实施榆溪河、无定河、芦河污染综合整治。 在实施“宁静工程”方面,榆林市开展噪声集中整顿,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年均值低于国家标准值。 战略定位:“一极一高地” 榆林市“十二五”时期,将着力打造“一极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一极,是指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区、经济快速发展和**高效服务的试验区、资源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和富民强市的先行地区,GDP和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份额到2015年均超过20%。 一高地,是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陕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中心城市。 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15%以上 榆林市委、市**初步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15%以上。 榆林市市长胡志强表示,制定这样的目标,一是从建设中国经济强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看,“十二五”期间榆林市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二是综合分析三大需求、三大产业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能力,榆林完全有条件保持较快发展;三是考虑到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留有一定空间,同时也给县区留有一定空间。 力争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十二五”国家将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榆林市也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扭转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差距较大的局面,力争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十二五”末,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达到30000元和10000元,力争实现双倍增长。实习记者 薛鹏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