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淡淡百合 发表于 2011-2-22 16:00:4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淡淡百合 于 2011-2-23 15:38 编辑

家乡美食
美食者,未必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凡称得上是美食的,总需常吃不厌,常不吃则念兹在兹,不可替代。会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喜欢的美食,无不是童年时长期占据你味蕾的那一抹熟悉的味道,这一抹你说不清楚,却记得清晰的味道,会成为乡愁,伴随着你飘在天涯的身心,在某一个时刻,莫名地就勾起你对故乡,对亲人,对童年的切切回忆。
拌汤
    拌汤是我第一要说的,它是我从小到现在的最爱。绝对的百吃不厌。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比如胃口不好,比如极度疲劳,比如情绪不佳的时候,喝一碗拌汤的想法,便会占据全部的身心,只要一碗好喝的拌汤在手,三下五除二地喝它个碗朝天,我的一切忧郁症就都会随着大汗淋漓好了起来。
    拌汤在祖国的好多地方都有,名字大同小异,味道各个不同。我不论走到哪里,见到类似名目的,总会要来喝一碗的,却找不到打小喝惯的感觉。就连与神木紧邻的榆林,他们的做法是加了点羊血进去,就改头换面的唤为头脑汤了。名字挺唬人的,实际的味道,远不如老家神木的沙盖拌汤与你契合。辽宁的海边烧烤摊子上有叫做疙瘩汤,端来一吃,甚是简单粗糙,真的只有面做的疙瘩加点盐煮熟而已,而且疙瘩拌的真是壮如疙瘩大的怕人,咬着生硬。我便在心里鄙夷他们潦草简单,没吃过真正的香货。
    我与拌汤的渊源,不晓得起于何时。作为经典一直流传的,是在7岁那年。我得了急病,很严重,县医院的权威医生说:不及时手术,恐性命有忧。此时,小小孩儿已被疼痛折磨得不能展腰走路,再被医生这么一说,我倒是不晓得轻重,大人们闻言均吓得不轻,我便也从他们的忧虑的面目中捕捉到了恐惧。就这样,推着我上手术台的那一刻,奶奶忧虑万千地问:老命,你想吃甚了?我便也同样忧虑万千地答:拌汤。
    就这样,这个故事在我病好痊愈的日子里,一直被奶奶讲述,直到我成年,她已老得只能坐在炕头,还会常常当笑话讲来给我听。
    嘴馋的我很幸运,我的奶奶、外婆、妈妈都有把饭菜做得香极了的本事。于是,我的嘴便也跟着越吃越谗,成了改不了的坏毛病。体型也就越来越胖,常常嘴上呼喊减肥,实际吃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吃完,抹抹嘴巴,我便很豪气地想,其实这也是一种福气。
    神木拌汤从形式上来说有水拌汤和米拌汤两种,从内容上又分很多种,最经典的便是沙盖拌汤和干咸菜拌汤,干咸菜在内蒙被统一称作红腌菜,于是在食堂的菜谱里,干咸菜拌汤往往写成是红腌菜拌汤。
    不足为外地人道的拌汤,却也有着这许多的名目。沙盖拌汤和红腌菜拌汤,只是辅料的变化引起味道的变化,真正大的差别,是水拌汤和米拌汤,且让我一一道来,他们之间的异同。
    水拌汤比较简单,也是外地可见到的,比如疙瘩汤,头脑汤,其实都不过是神木人做的不怎么讲究的一种拌汤形式而已。就是用面拌成疙瘩,放到水里煮熟,加入调料或事先做好的哨子,搅拌均匀出锅即可。说得简单,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这疙瘩该拌多大是个合适,怎么搅拌才能保证均匀,却也是一个难题。我在我家实地演练请了许多外地朋友吃拌汤之后,得到他们大力推崇,心下便很得意。来自江西的朋友回去之后,也便依样画葫芦,照着我的样子在家干上了。吃完之后跑来问我:哎,怎么才可以把那个拌汤的面疙瘩弄的刚刚好呢。我便故作神秘地一笑抢白她:看见了吧,应了我们神木人的老话了吧,眼眼巧手手拙,你倒看见我做的可简单了,照不来了吧。
她挺谦虚,一个劲问我有什么窍门,我便也不好卖关子,告诉她说:其实超级简单,你拌疙瘩的时候呀,把水龙头先拧成一滴一滴往下滴水的状态,然后把面碗凑到龙头底下,接那一滴一滴的水,边接水边用筷子拌,保证你拌出来的疙瘩呀,大小肯定非常均匀。
    她便恍然大悟了,我看着她那样子,我就心里笑,我晓得,这才只是一出,她还会请教我来的。呵呵,果不其然,再尝过我的米拌汤之后,她又被地道神木美食征服了味蕾。又在家里如法炮制了一番,吃完津津乐道地说,她也会做那种米拌汤了。我说真会了?她说:哎,就是那个米和面你是怎么让沾在一起的,为啥你家吃的都是一颗颗面裹米,为啥我做的就是米是米来面是面呢。
    一听,我便哈哈大笑,我说我们这米拌汤可是不光难住你。关于这个米拌汤的做法,那是有故事的。她问有啥讲究。我便没提那个老故事。又直接教导她怎么做这米拌汤了。我说,你用的米,肯定是吃剩下的米,你肯定是直接用冷米饭去拌面了,对吧?
    她便惊异地说:是呀,就是这样的,难道你不是这样做?
    我说:当然不是,我们神木人做米拌汤,需专门捞一点捞饭来做,实在有剩下的米饭,也可就地取材,但是必须记得要到开水锅里回热,捞起来,沥干水,然后最好放到铺了面的小簸箕上,先用筷子把米和面拌起来,再晃动簸箕,三颠两晃的,这米和面便会结合的相当完美,一颗颗似珍珠一样,圆溜溜白生生地等待下锅了。
    看到她茅塞顿开的样子,我便想起来那个老故事。这个故事被神木老作家杨文岩先生,收录在他的著作《神府煤田故事集》里。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神木古时有一举人,名叫王赐钧,娶一贤惠妻,知书文、通世理。王出任宁夏州官时,家里做饭的大厨是当地平罗县人,年轻有为,烹调技术出众。得到阖府上下赞扬。这厨子便开始心高气傲起来,自大地很,不将众人放在眼里。逐渐地连州官和夫人对菜肴的评价,也是听了好话越发把胸脯挺得高,听到差的就撞碗摔勺子。这还了得,管事的就几次想把他撵走算了。州官夫人却说,年轻人经不起夸奖像是个通病,以后找个机会开导他一下就好了。
    这天州官和夫人也是吃腻了油肉饭食,觉得啥也不稀罕了,想来想去,就想吃顿米拌汤。这下可把大厨难住了,最后他躲开众人,悄悄问州官这饭的做法。州官笑着告诉他:很简单,米煮熟捞出来,用豆面拌起,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面疙瘩,然后回锅煮熟,就好了。
    厨师听了,马上动手照办,从早饭开始就动手搓拌,一颗米搓完再搓一颗米,眼看晌午到了,才搓下小半碗。这可把他急坏了。夫人听到他一粒粒搓,就觉得好笑,到厨房来对他说,不用着急,快开饭时,我来帮忙,一定不误事。
    饭时到了,夫人来到厨房对厨子说:知做不知窍,惹得鬼神笑,拌汤颗粒无其数,粒粒手搓何时了?说着给小簸箕内挖进一勺豆面,捞进一勺捞饭,用筷子先拌几下,三颠两筛,转眼工夫无数米粒都成了珍珠般的小面蛋。大师傅一看,终于如释重负,夫人又乘机教导了他几句:高有高的本事,低有低的能耐,万不可眼里无人。从此之后,这个大师傅对人态度就谦和起来,做饭水平愈发高了。
    写了这么多,我只想说,即使是寻常百姓家里的粗茶淡饭,即使是这最最普通,最最廉价的拌汤。它也是不可小觑的,你想掌握它,学会它,必须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而你想享受拌汤在味道上的变化无穷,你还必须要懂得创新,大胆尝试之后你发现,拌汤的味道真的是千变万化,就看你用什么材料了。原来,拌汤本身就意味着接纳,它的可塑性极高,一切全看你怎么掌握,懂得了做一锅拌汤的道理,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所悟,有所得。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淡淡百合 发表于 2011-2-22 16:02:0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嘿嘿,好吃的百合终于要显山露水滴认真说一回吃的事情了。

这个有些长,不过自己看着不觉得无聊。请大家有点耐心认真看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忙里偷闲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6:10:2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童年时,想得病的主要原因是,能吃烙饼,喝拌汤{:soso_e121:},那滋味啊,终身难忘,稀稀的拌汤里,还有浓浓的母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鸿波 发表于 2011-2-22 20:39:2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是慢慢看了,但我看一遍,肚子就紧跟着叫一遍,百合你得给我来点实际的才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米冰蓝 发表于 2011-2-22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我最爱吃的是我妈做的红豆牢饭哦,每年过年回家都要让给我做。我妈说的,大过年的你不吃肉,则么叫我给你做这些。做好了,还要拿勺子猜蓝,然然几。还有我妈炒的山也丸子哦,可好吃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忙里偷闲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米冰蓝 发表于 2011-2-22 21:32:0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梁鸿波 发表于 2011-2-22 20:39
是慢慢看了,但我看一遍,肚子就紧跟着叫一遍,百合你得给我来点实际的才行!

梁大哥去神木闯荡吧,呵呵,百合姐很好客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轻雨莉人 发表于 2011-2-22 22:14:1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我家那官人也特喜好这拌汤,故而,我的拌汤水平也日渐提高,水拌汤除了百合提到的沙盖拌汤、红腌菜拌汤,我们常吃的还有鸡蛋西红柿拌汤,羊肉丁丁拌汤、萝卜肉丝拌汤、豆角丁拌汤。。。米拌汤吗,除了沙盖的,大多是酸菜和小白菜的了,可惜我那宝贝儿子,极不喜欢吃这地道的陕北香货,偶尔俺们俩吃一回,官人那个过瘾,不吃到站不起来誓不罢休,解馋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轻雨莉人 发表于 2011-2-22 22:16:3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回复 梁鸿波 的帖子

那就照着百合所述一步一步做,看看能否领会,至于那辅料,也可用你们当地的蔬菜,就像给面条做臊子,把拌汤当面条就可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轻雨莉人 发表于 2011-2-22 22:24:2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回复 50米冰蓝 的帖子

看见冰蓝这俩碗,俺明天就做着吃,过年过的都忘了,你这一上图,真急不可耐了,看来这陕北地道的小吃,到了南京还是忘不了啊!别看南京城市大,依旧有收不住俺们冰蓝那口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米冰蓝 发表于 2011-2-22 22:47:3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轻雨莉人 发表于 2011-2-22 22:24
回复 50米冰蓝 的帖子

看见冰蓝这俩碗,俺明天就做着吃,过年过的都忘了,你这一上图,真急不可耐了,看来 ...

南京连个臊子也么有,因为南京人基本不吃面,吃面也是吃的很细那种,臊子?没有,就是清汤,最多搁两根青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