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第一产煤大县”的神木,民营经济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迅速崛起。神木,不仅是一处蕴含丰富矿产资源的宝地,一座充满***、活力四射的城市,更是一处充满潜力和商机的投资热土。 “一个中心”扬起民营经济腾飞的翅膀 随着民营经济效益的日益凸显,神木县充分认识到只有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为此,县委、县**实施早动手、早规划,积极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本着“大园区布局、大项目策划、大集团引领、大集群推进”的思路,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中心,并将此作为富民强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调整结构与科技创新并重,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抓,着力在资源转化和非煤产业开发中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互补、配套联动的链条产业,使民营经济总量逐年扩张,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新格局,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扩大就业的“蓄水池”、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一批项目”挺起民营经济坚实的脊梁 神木县立足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民营经济项目建设,培育支柱企业,使民营经济步入产业集聚的快车道。 抓好能源产业整体创新,实现煤炭产业由原料和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型转变,逐步走上以原煤为依托、技术为先导、多级转化、多业并举的多元化产业链发展之路。如天元公司50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23个60万吨兰炭(镁、电、纯碱、白灰、硅酸钠、机砖)等项目,突出以循环利用为目标,自成循环体系,实现了多种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要素的聚集,一改过去环污的末端高投入治理为过程产业项目治理,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回报率,带动了新型产业的崛起。现已形成煤-电,煤电-载能(电石、聚氯乙烯、多晶硅),煤、载能-化工(兰炭、煤焦油加工、煤制甲醇),煤气-金属镁、泡花碱、烧碱等多条综合利用、层次趋深的循环型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优势的最大经济化。 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实现由单一的能源化工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除四妹子、兰花花、丰登、丰禾、陕北汉等一批小杂粮加工厂建成外,新源公司25万头生猪宰杀项目、万里公司10万块工程板生产项目、大通公司投资1.2亿元的5000辆特种车生产线、四妹子5000吨小杂粮及30多个机械加工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民俗旅游、种养殖业星罗棋布,已经崛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又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此外,“麟州”、“四妹子”、“北元”、“王麻子”、“雪峰”、“长青”商标均获陕西省著名商标,三江化工公司、复瑞康公司、中医研究所均获国家新产品专利,高花平杂粮公司、雪峰公司,神木酒业公司、丰禾公司、山田公司等五户企业产品获省级名优产品称号。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集群化转变。目前,新上项目正向“一体两翼”经济带和榆神大工业走廊集中,其中锦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神木新村正招商入园,石窑店工业园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赵家梁工业园区、神木二村也已启动、8个兰炭集中区等不少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民营经济构筑了发展平台,提供了创业空间。这些园区正在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带动区、非农转移的聚集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贸、运输、旅游、饮食、服务、建筑、安装、公益事业等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并为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各行各业步入互促互进、配套联动、互利互赢、齐头并进的良性运行轨道,走出了一条具有神木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全面构筑政策、资金和人才三位一体支撑平台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是神木县近年来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该县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60条),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六大产业制度,聘请了28名“民营企业县长联络员”,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困难。这些政策举措从产业发展方向、资源配置、项目审批、招商引资、资金扶持、分类奖励、行政服务等方面给民营企业给予极大的优惠扶持。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支持。人才是神木最稀缺的资源,特别是领军人才。从2006年起,神木县创造性地推行干部到村到企业挂职,鼓励干部带薪创业。五年来,全县共有3200多人次挂职,领办创办企业300多个,投资总规模达到6.78亿元;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9000多人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实施了“民营企业白领派遣计划”,先后两次派遣大学生259名;新建职业技术学院按民企需要设置专业,扩大职校招生人数,推动民营企业提高素质,为民营经济的跨越发展培养储备人才。每届民博会期间,邀请国内知名经济专家为民营企业家举办经济论坛,拓展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先后在西安、苏州、杭州等地培训三批达200多人次。同时,积极培植一批具有现代精神的本土民营企业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神木县立足解决民企融资难题,大力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率先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金融办,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服务平台。其中,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以国有资产作担保,通过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授信,按“先进后退”的办法已累计投入国有股本金17亿元,为企业融资20多亿元,带动投资160亿元,扶持上马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24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紧组建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简便的程序,每年放贷100多亿元,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县级股份制银行。县上还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民营加工企业发展。目前,以几大专业银行和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为主渠道,长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补充,**融资和担保支持为杠杆的“宽领域、多渠道、多元化”的现代融资体系正在发育成型。 民营经济是民生建设的后续保障 “超级活跃”的民营经济,是神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神木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与惊人的发展速度创下了一个个“奇迹”:全县实现12年免费教育;农民和城市居民基本实现免费医疗;城乡贫困人口实行低保;年满25岁的城乡居民只要按规定交够养老保险基金,60岁以后均可按月领退休金……短短的五年里全县大社保总投入高达43亿多元,几乎全部来源于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 神木民营企业家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促进了社会和谐。在县委、县**的倡导下,200个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与200个村结成对子,称为“双百帮扶”。几年来,先后有288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11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8亿元,建成农业项目74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其中,訾家河新村更是凭借标准高、设施全而享誉全国。同时,企业家们积极响应县上建设“三大慈善公益金”的号召,伸出仁爱之手,加入到了基金募集行列,为“民生神木”的建设添砖加瓦。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